抛开一切对婚姻意义的虚妄夸奖和粉饰,结婚的早晚,其实依然如学生时代考试一样,有的人提前交卷是投降,有些人是从众,有些人是成熟,有些人是凑合,有些人是将就。
■ 啊邦同学
关于结婚这事,其实并不复杂,要是遇到对的人,觉得是此生唯一、非她不娶非他不嫁,很简单,只要双方时机成熟、条件允许,也想结婚了,大可以去把证领了。这种事情,水到渠成,完全不用催。但人生最令人无奈的事情在于,你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是不是能遇上,那个最后会跟你结婚的人。
结婚这事,到了人生的某些时候,少数派的、最后交卷的人,一定会遇到“从众效应”带给的无穷压力——特别是在“宗族邻里”作为社会关系主流的中国小地区、小县城,越落后的地方表现得越明显。
因为大部分人都这么干,你这个违背规律的少数派,是很难符合“宗族邻里”作为社会关系主流的邻里街坊的大众评价尺度的。尤其是一旦某人的孩子率先结婚,这事将被以“新闻联播”的方式,在父辈的朋友圈广为流传,最后父母再通过催婚,把结婚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你看你同学那个谁谁谁,都结婚了,你也老大不小了。”
抛开一切对婚姻意义的虚妄夸奖和粉饰,结婚的早晚,其实依然如学生时代考试一样,有的人提前交卷是投降,有些人是从众,有些人是成熟,有些人是凑合,有些人是将就。
为了从众而凑合,生活只得将就。你作为晚入“围城”的少数派,应该觉得自豪。
有一句话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上一代人,“50后”“60后”和“80后”“90后”的大部分矛盾,在传统婚恋价值体系里,这是无法调和的。
上一代人往往会按照他们的生活经历,得出符合他们时代背景的经验,比如对他们那代人来说,“结婚没有那么难”“和不爱的人在一起也可以过一辈子”“大家都是先结婚再恋爱的”,类似的话,你应该听过。
他们很难理解我们这代人,挑肥拣瘦,迟迟不结婚的婚恋观,原因是在他们那个年代里,结婚是人生的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选择,换句话说,没得选。但我们这代人,如果你按照他们的经验生活会发现,已经行不通了。
我们这代人,谈不下去的恋爱就分手,找不到合适的就单身,不想要孩子的就丁克,这种与传统道德观的矛盾几乎是不能调和的——因为两个时代的生产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你妄图去沟通,并调和两个生产力相去甚远的时代,犹如螳臂挡车。
面对父母的催婚,我们怎么做?很简单,我的建议是:谈你自己的恋爱,或者坚持你的单身。但是要放弃你所有想要说服他们的念头,放弃你所有想要和他们理论的念头,摒弃一切的焦虑信息,切断一切的焦虑来源。
你是不能够用嘴巴,向父母证明你不结婚、晚婚也可以过得很好的,你只有活给他们看。但你其实不用纠结这个。因为,你应该只活给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