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2/m2018021142a80e44e2694d64a69604577f505080.jpg
□ 尧石 为人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内化为道德修养,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2/11/046495.html

等待处理…

精神不缺“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2018/2/11

□ 尧石

为人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内化为道德修养,外化为礼教人伦,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培养,达到虽然“从心所欲”却“不逾矩”的境界。致力于国学教育的如平老师曾总结出要想培养心智健全的孩子,需要做好止、定、强、福四个方面,笔者深以为是。

止:即不该做的事不能做。比如:不能触碰电插头、捅煤气灶;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便跟外人要东西、不能骗人、不能说谎话;不破坏公共财产、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等等,从生活常识到道德规范,再到法律法规,这个“止”告诫我们不能逾越的界限。看似简单的一个“止”字,完全做到却并不容易。有些孩子就是因为父母没有从小灌输给他们“止”的概念,以及如何能“止”,才导致孩子目中无法、眼中无情,酿成了人生悲剧。

定: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镇静而专注地把事情做好。一个人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获得感,而获得的程度又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真、专注和淡定。焦虑、浮躁、幸福感指数不高成了当下人的一个通病,究其原因就是目标不明确,心沉不下来。

强:是一种态度和方法。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了与自然、与自身的斗争,孩子会在实践中调整自己、丰富自己。但一些父母认为孩子是弱者,处处呵护他们,比如,孩子被桌子碰了一下,父母也要去拍打一下桌子,说是教训桌子,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总结经验;有的孩子在学校打了同学,父母跑到学校跟老师讲理,说因为同学都孤立自己的孩子,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不会反省自己。这种护犊子式的爱护,使得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缺乏对事件发生后的正常反应。凡此种种,非但不是爱孩子,反而是误导了孩子。

福:就是幸福、福德。家庭是培植品德、福德的地方,现在很多父母都搞错了,以为一味地在知识上下功夫、肯投资,就能把孩子培养好,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品德培养。

74岁高龄的山东师范大学王万森教授的“一封感人的检讨书”在网上流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长者的风范。王教授由于看错了课表耽误了上课,“旷课”后,他非常难过,一度落泪,王教授说:“底线很重要,作为老师责任感就是底线。”他特地写了检查在班上念给学生听,自言旷课事件使他“羞愧难当,无可弥补”,这件事在山东师范大学同学中引起不小反响,很多年轻人在王教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是人文修养。不饰功、不诿过,这位长者所具有的态度与修养,正是家长和孩子们的榜样。

“富而无骄,莫若富而好礼。”金钱上的富有永远弥补不了精神上的贫穷,物质上的富足不能与精神的高贵等同。精神上健康、不缺“钙”,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上篇:孩子需要批评,就像小树需要剪枝
下篇:联合国儿基会呼吁保护儿童数字足迹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