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1/m20180128f4ebfb17a62a4b058057e7743505ce04.jpg
□ 舟子 据报道,广东佛山一位74岁奶奶拄着拐杖每天搭乘公交车消磨时间,因为女儿上班没时间陪她,就给她买了一张公交卡。公交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1/28/046013.html

等待处理…

七旬老太独坐公交的“悲情”无须渲染

2018/1/28

□ 舟子

据报道,广东佛山一位74岁奶奶拄着拐杖每天搭乘公交车消磨时间,因为女儿上班没时间陪她,就给她买了一张公交卡。公交司机讲,她每天都来坐公交车,已经一年了,好几次在车上她都差点跌倒。

这段视频里的老人看起来气色还可以,但经报道渲染,就显得悲情起来,在提问者的追问下,老人的神情似乎也开始有点悲戚了,而包括司机在内的旁观者的相关讲述,更加剧了这种悲情。但这事真值得悲戚吗?

现在的人均寿命已大大提高了。在这一大数据背景下,七旬老人坐公交车,并非稀奇事,平时,我们在生活中也可看到不少这样的老人。不过,新闻中的要点还在于:独女忙工作,没时间陪老人出来转悠,所以,给妈妈买了一张公交卡,让她来散散心、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笔者看来,女儿的想法很自然,因为别无更好的办法,如网友所言:“不然?辞职回家陪母亲吗?”“独女既要上班赚钱养家又要尽孝道!老人孤苦又无陪伴只能消磨时间,这不是谁的错,这就是一种尴尬的社会常态!很普遍。”甚至有人认为:“那是自己人生无趣的问题。很多人的生活特别苍白匮乏,老了,必须儿女陪着……儿女的陪伴当然是需要的,可是那么丰富的生活,为什么不能自己找乐趣?譬如,养个小动物,养养花草或者学一项爱好……”

天下的幸福大抵相似,天下的悲戚可能各有各的原因,笔者不想指责老人,但我们的社会不要加剧和渲染这种悲情。女儿忙工作很正常,没有年轻子女们的尽职工作,社会的财富创造和得以顺畅运行从何而来?不能因为她是女儿就要她既尽工作之责又天天陪着老人,子女最多能在周末或节假日陪陪老人。但退休了的老人有着“天天”的空闲时间,那么,他们怎么“消遣”呢?

下面这位老人的做法是其一。据报道,安徽合肥的岳景霞被称为“篮球奶奶”,82岁的她身手矫健,前不久刚在江苏省盐城参加完女子篮球全国邀请赛。爱运动的她除了每天打篮球外,还自创了适合老年人健身的“瑜伽操”,在社区成了“教练”。

下面这些长者的做法是其二。据报道,“他们老了为啥还要学英语?原因让人心疼”:“我学英语,以后出国,他(上班时)就不会惦记我了。” 这是北京一老年大学一位母亲的回答。有位学生为了9点准时上课,每天早上5点起床。他们或是为孩子,或是因为孤独。父母的“懂事”让人心疼。

笔者佩服他们老有所为,老话说“30不学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更非易事,但他们知难而上,学得像模像样,终生学习的因子在他们的周身流淌。再说,“30不学艺”连同“人生70古来稀”一样都是过去的“古”话了,已经不适应今天这个终生学习时代了。但遗憾的是,报道中的悲情情结同样老套,为何就不能从阳光面来看待、报道呢?

与正在迈向老龄社会的现实相随,也与我们正在富起来的经济实力相随,以后“老有所闲”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共度老年时光会是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共度”是指社会如何与之共度,而不是仅仅指望儿女的陪伴、相随。还回到文首的那则新闻,在笔者看来,旁人无须为这位老人每天独自坐车而“友邦惊诧”,认为这是一件多么悲催的事,而是应该对其举动给予赞许、给予评价和安全设施上的支持。公交车运营方如果担心她跌倒,就应该在怎么不让老人坐车跌倒上多下功夫,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而不是隐隐地“归罪”于子女的不陪伴,暗示她应有家人陪伴或是不提倡老人出行。老人的道路与天空也应该同样是辽阔的,而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更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给予能够行走与飞翔的助力。这种助力不是停留于好人好事层面的,而是关乎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与水平。

看过一篇文章《96岁,她独自去旅行》:作者在飞机上邂逅一位独自去旅行的96岁老人,一番交谈之后,她启迪了作者还有我们: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她说:“你知道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迅速退化吗?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了。有人把饭送到眼前,收拾房间,娱乐节目随时调好……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对自己失去掌控的人是躁郁的,于是他们会抱怨,如汤太热,电视声音太大,电梯太慢……问题是,电梯来了,你又能去哪里呢?”

而她依然能去想去的任何地方,不过,“电梯”还是需要公共服务来提供,一家一子女的提供方式成本太高,很多时候,也难以做到。

上篇:没有了
下篇:校园“爸妈讲堂”受青睐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