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1/m20180127ad1bf08ba40d49a8a638a9be9b9a7957.jpg
□ 庄晋财 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从中央提出的二十个字目标看,乡村振兴的空间在农村,主体就应该是农民。我们的乡村也曾有过辉煌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1/27/046010.html

等待处理…

“放水养鱼”,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2018/1/27

□ 庄晋财

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从中央提出的二十个字目标看,乡村振兴的空间在农村,主体就应该是农民。

我们的乡村也曾有过辉煌时期,远的不说,近期的就有两件事情可以作为标志:一件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农村的吃饭难题。另一件是乡镇企业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那时候,我的家乡也有了“小作坊”式的企业,做的是竹凉席和竹筷子。我的同学还专门到浙江学习做竹席的技术,回来当了厂长。农村的变化让我们感到很兴奋,只是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渐式微。农民为了谋出路,开始大批大批到城里去打工,农村慢慢地就变得冷清了下来。

这些变化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农村的兴盛离不开农民。不管是粮食生产的丰收还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都是农民干出来的。农民在农村有活干、有钱赚,农村就热闹、有生气,农民离开了,农村就冷清、没有活力了;二是农民有能力让农村兴盛。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热情释放出来了,粮食产量就翻番了;兴办乡镇企业,农民撸起袖子干,就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效益不错的企业。所以,我们要相信农民的力量,他们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不过,与20世纪80年代的乡村兴盛相比,现在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那时的农村,因为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大量农民被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从事着简单的农业生产,农村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政策一松绑,农民放开了手脚,效果就立即显现。而现在,很多青壮年农民都被城市吸引走了,农村发展产业和建设,严重缺乏生力军。所以,现在乡村要振兴,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想办法让农民不走了,让走了的想回来。

有什么办法?当然是让他们在农村有事业可干,觉得有奔头。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干部的思维没有改变,比如在讲到发展非农产业时,大多还是跟着城市走,人家做制造业,农村也做制造业,还要求企业规模要大。地方政府如果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行事,农民回家创业有可能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与认可而夭折。事实上,因为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许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示范效应又让一些后来者望而却步,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我家乡就有许多特色农产品,许多农民试图利用农村的传统技艺,把优质农产品加工成纯粮家酿、腐竹、板鸭烧鹅等绿色食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但创业需要一定政策的支持才能度过存活期,一些项目往往因为与政府的目标不符,得不到支持甚至受到阻碍。

有些地方政府更热衷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比如,成为知名商标的有奖励,达到较大规模的有优惠,成为重点企业的有帮扶,而许多创业阶段的企业根本进不了政府的视野,不仅得不到扶持,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比如,一些创业者在自家院子里搭建的作坊铁皮屋,就常常被当作违章建筑,被勒令拆除。这种创业环境不知扼杀了多少农民的创业冲动。

我以为,要想让农民回到农村干一番事业,就需要像以前温州那样“放水养鱼”,政府要舍得给农民一些“水”,要相信农民自己的创造力,在有合适水量的“池塘”里,农民就能够把鱼养大。农民利用自己家乡的资源开展的创业活动,大多以农业为基础,具有特色,与城市产业错位而不是同构,具有良好发展空间,如果能够得到政府支持,比如资金信贷扶持、土地使用安排、市场信息供给、技术管理支持等等,就有希望顺利存活,成长壮大。可以相信,大批创业成功的农民一定会成为一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者为江苏大学教授、博导)

上篇:春联送进贫困村
下篇:带上全家去扶贫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