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
春运临近,能否抢到回家的车票成为很多人的心头病。近几年,网上抢票已经成为许多人买票的首选。网络抢票软件也滋生了很多网络黄牛的出现,他们利用抢票工具,号称用成功率更高的方式拿票从而牟利。某款抢票软件管理员坦言,抢票软件成为很多黄牛牟利的新渠道,加之黄牛的组织性强,抢票活动分工明确,抢票工具也成为黄牛的“必备工具”。(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铁路网络售票系统的开通,标志着购票从“体力活”到“技术活”的转变,许多人在开通之初不会电脑购票,如今在智能手机上就能轻松搞定,都是技术进化的结果。春运“一票难求”是常态,短期内不会改变,其紧俏程度与大医院的专家号可堪一比。利用这种软件抢票并收费,是否违法先不说,至少这种技术运用损害了购票者公平享有机会的权利,同时还伴有诈骗风险和个人信息安全隐忧。
或许可以通过明确的法规与有效的管理对“抢票软件”进行规范,也可以呼吁人们持以理性心态,减少对抢票的依赖,然而,这种末端治理方式并不是最优选择。
“抢票软件”是技术进化的产物,一方面许多软件通过优化申请流程使得购票变得更简单,单位时间内申请频率大大提升,甚至由机器代替了人工;另一方面,则是同时运用多个执行程序为一个人购票,有的专业刷票机构可能用几十台电脑、几百甚至上千个程序刷,刷票频次可以达到毫秒级,大大提高了抢到票的概率。显然,“抢票软件”能够成功抢票,一是比官网购票平台操作更简单高效,一是钻了铁路票务系统技术上允许无限次刷票的空子。所以,铁路部门不能置身事外,维护秩序公平责无旁贷。
既然“抢票软件”是针对铁路票务开发的“新技术”,便不妨将其视为检测自身技术与管理漏洞的镜子,完善与升级票务系统,事实上这在技术上是能够实现的。比如,进一步优化官网购票者申请信息的提交程序,让购票更快捷更便利。又如,在票务系统中引入防刷票的拦截程序,控制同一购票信息申请的频次,对超过频次的实施预警,对购票者“限时禁购”,冻结同时反复为同一用户刷票的多个账号。总的来说,用技术防范刷票作弊,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应当说,铁路票务在应对“抢票软件”方面确实采取了一定措施,比如12306网站已经具备检测和处理刷票的功能,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加强研究,有针对性地升级检测防范功能,不断完善票务系统,修补漏洞,才能让“抢票软件”失去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