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云晓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错位”,这种错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父母作为教育的主体,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很多父母存在一个误解,他们认为教育就是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孩子就完了。实际上,教育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漫长过程。比如,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要玩手机,大声呵斥:“不要玩手机了,赶紧去写作业。”然后,自己转身离去。这不叫教育,这只是对孩子指手画脚。
真正的教育,需要父母对孩子提前了解和规划,需要监督和陪伴。
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之前,是否了解孩子今天作业是否完成?除了手机之外,是否给孩子安排了阅读、运动等更有意义的事情?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父母采取的是积极陪伴的态度还是送出去、自己落个轻松的态度?
有些父母抱怨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可曾想过,父母每句有权威的话后面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和心血。
教育错位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孩子作为参与教育的主角,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按常理来说,儿童节,儿童当主角;护士节,护士当主角;教师节,教师当主角;助残日,残疾人当主角……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作为参与教育的主角,父母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是否给予了孩子选择的机会,这些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的呵斥和强压,或许是更简单和直接的教育方式,看上去更有“效率”。但这种教育方法往往使得孩子到了青春期时的叛逆性更加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教育研究里有一种怪现象:“越听话”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越叛逆。
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应该起到主体作用,而这需要父母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孩子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角,而这个主角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
(作者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