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1/2018010671341a44027f4a138781bab536459798.jpg
李雅诗(左前方站立者)带领妇女在公司的大棚种植基地采收蔬菜。 邹颖(中)和员工们在顺喜来合作社的稻田里拍摄品牌宣传片。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1/06/045286.html

等待处理…

惠州乡村,矢志农业的知识女性

2018/1/6

李雅诗(左前方站立者)带领妇女在公司的大棚种植基地采收蔬菜。

邹颖(中)和员工们在顺喜来合作社的稻田里拍摄品牌宣传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李雅诗,30岁的“农创二代”,一家中型农业公司的总经理,带动当地3000多农户发展蔬菜种植;

邹颖,“90后”的新农人,一家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数百户农户跟着她种水稻,收益大增;

李仁荣,43岁的女医生,回乡投资创办生态农业园,为村里引入休闲农业……

她们,是广东省惠州市乡村的几位巾帼致富带头人,经历不同,从事的农业产业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身为知识女性的她们,对农业情有独钟,对家乡饱含深情,矢志带领乡亲走上致富之路,让家乡越来越兴旺。

“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惠州市各级妇联牢牢把握这条主线,通过扶持发展女农民合作社以及培育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发挥巾帼致富带头人力量,先富带后富,帮助贫困妇女稳定脱贫。”惠州市妇联副主席戴芃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近年,在各极妇联的推动下,惠州市涌现了一大批女能人、女致富带头人,建立了138个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带动3165名建档立卡或相对贫困的妇女增收致富。

李雅诗、邹颖、李仁荣就是她们中的代表,在她们热爱的家乡,用行动说话,用知识做后盾,在广阔天地间,干出了一番响当当的事业。

农企年轻总经理的产业兴旺之道——

“农业要大幅提质增效,还得借助科技力量”

2017年的岁末,惠东县梁化镇梁化屯村田野依然满眼葱绿,菜薹、芥蓝等冬季蔬菜已进入收获季节,一群身着鲜艳 服装的妇女正在劳作,与地里的绿色蔬菜相映成了一副色彩饱满的田园风景图。

这里是伦信农业有限公司的大棚种植基地,面积达200多亩。农忙季节,基地每天需要数十名菜农工作。

李雅诗是这家农业公司的总经理,衣着时尚,长发及肩的她,看上去不像一个农人,但说起农业产业化发展,她马上显出十足的专业。

“要让菜农增加更多的收入,还是要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李雅诗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现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比如土地流转费,前些年四五百元一亩,现在要一千二三百元,如果不提质增效,企业生存都会成问题。”

伦信农业有限公司所在的梁化镇是省级蔬菜专业镇,拥有10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聚集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数十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中,李雅诗深知科学经营的重要性。

伦信公司是李雅诗父母打拼二十多年创下的基业,大学毕业后的李雅诗曾在惠州市做服装生意,2011年回到梁化镇给父亲当助手,不久便独当一面,接任公司总经理。年轻的女大学生走马上任后,开始了一轮创新经营,伦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农业要大幅提质增效,还得借助科技力量。”李雅诗说,为此,公司近年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在蔬菜品种和栽培技术上很下功夫,先后引进、选育了10多个优质蔬菜新品种,经济效益都不错。“比如,2017年研发、种植了大顶苦瓜新品,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比普通苦瓜更好,很受消费者欢迎,价格高出普通苦瓜六七倍。”

深加工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以前,伦信公司主要销售初级农产品,效益不高,有时还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李雅诗与任公司董事长的父亲,做出决策,引入多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记者看到,坐落在梁化镇新民村的伦信农业公司加工基地,占地约4万平方米,除了办公楼、仓储、冷库,其他建筑都是加工车间。每天下午,从种植基地和合作社农户菜地里采收来的蔬菜,在这里进行加工,然后发往香港、深圳、东莞等城市。从2015年开始,伦信农业公司有了供港资质,其产品可以直接供应香港市场。

新建成的净菜车间和色拉菜加工车间还未投入使用,里面安装了数台自动洗菜机、切菜机和配料机。李雅诗告诉记者,建这两个车间共投入800万元,一天可产净菜40吨。“净菜直接进入香港的超市和餐馆,这比以前卖初级农产品要贵一些。企业效益提高了,给农户提供的增收机会也更多了。”

这几年,伦信农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当地3000多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户均增收3000多元,伦信种植基地也连续获评县、市、省三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90后”合作社领头人的增收理念——

“一个响亮的品牌,可以大大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入冬以后,龙门县各地的晚稻陆续收割、归仓,种植户们开始翻耕农田,种植冬季蔬菜,顺喜来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颖则忙着到各地参加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

“顺喜来,从美丽山水龙门人家里走出来的农业品牌,一个崇尚自然农业的实践者,我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人与自然的哲学美……”

姣好的面容,白净的皮肤,飘逸的长发,时尚的衣着……被许多人称为“米模”的邹颖,无论走到哪里,总忘不了讲述顺喜来品牌故事,推介他们的龙门大米。

“现在是品牌农业时代,一个好的响亮的品牌,可以大大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产生更大的效益。”说这番话的时候,“90后”邹颖十足像一位新时代农人。事实上,她刚刚获得“广东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称号,她领办的合作社种植基地被评为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时光倒回五年,邹颖还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与米业结缘。在平陵镇农村长大的她,对农村和农业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尽管父母反对,但她还是选择了返乡创业。

龙门县是广东省的水稻种植大县,许多农户仍然保持了传统种植方法,水稻产量不太高,品质较弱,收益也不稳定。2012年,邹颖动员家乡的部分留守妇女和其他农户,领头成立了顺喜来水稻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现代种植业。

顺喜来合作社覆盖了平陵镇祖塘村、龙华镇花竹村、龙城街道城西村和甘香村等行政村,拥有近200户社员、5000多亩稻田。其中,城西村是省级贫困村,农户的农业收入很低。帮助和带动当地农户特别是妇女增收致富,成了合作社的一项社会义务。

与许多专业合作社一样,顺喜来合作社也采取“六统”(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肥料、统一收购、统一加工)模式进行经营,消除了各自为阵带来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不安全因素多等弊端。

“比如,我们推广了农技部门主推又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优质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每百斤价格比普通稻高出二三十元。农户尝到了甜头,都愿意种植。”邹颖告诉记者,近年,顺喜来合作社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0%。

稻米市场竞争激烈,如何让自己的产品畅销且卖出好价钱,是许多种植户和合作社领头人的梦想。顺喜来合作社步入正轨后,邹颖把较大精力放在品牌建设上。他们放弃了过气的旧商标,注册了“顺喜来”商标。“这是南方人都很喜欢的名字。顺,代表风调雨顺,喜,代表大丰收,来,代表希望与未来。”

由于产品质量过得硬,宣传也到位,顺喜来牌大米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喜爱。在省、市农产品博览会上亮相,先后捧回了“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品牌”“惠州市名优产品”等荣誉证书。

稻米好卖,企业兴旺,种植户自然也增收。合作社社员、女种植户钟海珠说:“加入阿颖的合作社后,学到了科学种植方法,水稻的产量上去了,销路也不愁,收入不比老公在城里打工少。”她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田主要靠她打理。她发动亲戚种了二三十亩水稻,2017年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

邹颖告诉记者,顺喜来合作社成立至今,除了200户社员,还带动周边农户800多户,年产值2000多万元,户均年收入由原来的4000元增至7500元。“今年,我们要加强与电商的合作,把顺喜来大米销到全国各地,帮助更多的农户实现致富梦。”

回乡女医生的生态、休闲农业梦——

“回来办农业园,为家乡发展出点力”

笔直的柏油主村道、整齐的园林绿化树、规整的农田菜地、别致的文化广场、洁白的村居墙面……走进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仿佛到了一个旅游景区。

矮光村是2017年获评的全国文明村镇,李仁荣的金土地生态农业园就在这个村。记者看到,占地约200多亩的园区,分种植园、养殖园和食堂等区域。园区后方是惠阳区大白岭森林公园,正面有一面荷塘和大片农田。眼下,荷花枝叶早已枯萎,菜地里的油菜却郁郁葱葱,盛开着金黄色小花。

“矮光村是我的娘家,虽然出去很多年了,但我一直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李仁荣说,她原来在惠城区当医生,2016年,受家乡变化的鼓舞,已经离职的她在丈夫的支持下,毅然回乡投资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和先生都热爱农村,这次回村办农业园,也算是我们为家乡发展出点力,自己也能吃上绿色食品。”

李仁荣的行动得到她的弟弟、矮光村支部书记李仁聘的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可以促进村里的基础建设,还能为村民增加增收机会。”李仁聘说,近年矮光村引进了两家农业龙头企业后,种植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

李仁荣和丈夫做了长远投资计划。她告诉记者,第一期工包括土地整合、农业种植和食堂建设等项目,目前已投入500万元。第二期工程还未开始,包括亲子教育园和农事体验园建设等,计划再投入数百万元。

2017年,金土地生态农业园种植了50亩花海和15亩荷花,花开时节,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这让李仁荣看到了在矮光村搞休闲农业的美好前景。2018年,他们准备再种植10亩百香果和10亩桑果,多渠道吸引游客。

她告诉记者,按照村庄特色发展思路,惠阳区规划在矮光村发展规模化农田景观和设施农业,举办节事体验活动,打造集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产品购买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这一规划肯定会促进本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们的‘金土地大食堂’开业才几个月,市场反应很好,客人满意度也高,以后只要客流量加大,盈利是不成问题的。当然,我们也不会急功近利,能为家乡的发展和振兴出一份力,即使短期内不赚钱,我们也觉得值。”李仁荣坦言。

上篇:没有了
下篇:“靓丽行动”提振群众精气神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