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12/20171225de9007e8aa154142b5d8d451b6c555ee.jpg
● 女性因心血管导致的死亡率超过了由于癌症所导致的死亡率、女性乳腺癌患者,最后不是死于乳腺癌,而是死于心脑血管病● 女性即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12/25/044994.html

等待处理…

刘梅林 疾病治疗不能忽略了性别差异

2017/12/25

● 女性因心血管导致的死亡率超过了由于癌症所导致的死亡率、女性乳腺癌患者,最后不是死于乳腺癌,而是死于心脑血管病
● 女性即使有了病也总是撑着,非到不得已才去医院,导致就诊时间往往被延迟
● 女性患者往往就诊时比较情绪化,通常叙述问题的重点不突出,导致医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确立诊断……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彭芸

《长城国际心脏病论坛》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心血管疾病国际论坛,该论坛每年举行一次学术会议。其中的“女性高峰论坛”综合论坛,围绕女性心血管的话题以独特的视觉、创新的理念吸引了大批的听众。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社会反响极大,受众面越来越广。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了论坛的发起者和主持人、知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
寻找真正适合女性的疾病救治方式很重要
“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你问10个人,包括很多医务工作者,有一个人能回答心脏病是女性死亡头号杀手就不错了,这些年还真不错,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国内最早的女性健康的论坛的创办人,说起发起论坛的初衷,刘梅林感触颇深。
更重要的是,“女性的病理生理特点是有别于男性的。比如说女性有妊娠期、绝经期,这都是男性没有的。生理上的不同带来了女性自身疾病的特点和诊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很多临床试验,女性的比例非常少,甚至有的研究就不包括女性。”说到这一话题刘梅林的语气里充满了焦虑。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男性心血管发病的年轻化,女性更多是在绝经期以后,60~70岁到70~80岁时发病,因为合并疾病增多,增加了救治难度;女性的心肌梗死死亡率比男性高;女性的心血管病治愈率比男性低;从整体上看,女性用药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这些种种问题,导致了女性无论是从就诊、诊断到治疗方面,虽然在大部分原则上和男性是一致的,但是明显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刘梅林认为“构建具有性别差异的诊疗方法”尤其重要。
“如何能够让患者从诊治过程中得到最大获益?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是一直在做的工作”,刘梅林先后牵头并亲自撰写了《女性心血管病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绝经期女性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共识》涉及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分层、评估及治疗等,强调医务工作者应更加关注女性健康和心血管疾病的特点、重视早期识别及规范化诊疗,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女性健康和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关注,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切实改善女性的健康水平。
刘梅林告诉记者,随着这些工作的开展,也带动了一批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现在在许多大型的心脏病会议上,基本都有女性健康论坛举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专门成立了女性工作委员会。目前刘梅林又开始着手筹备成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健康学组”的工作。
“在我们工作不断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进步,但同时在推进女性健康工作中也面临着的一些困难,对成立女性工作委员会的提议有人曾不解地问:‘难道还要成立男性工作委员会吗’”刘梅林说。
做科普,比做大夫对社会的意义更大
“医学实际上更多的是安慰,医疗对一个病人的救治可能占到三分,不到一半的这种贡献,而更多的是不要去伤害别人,在他危急的时候你扶她一把。在关键治疗上,你在他面临死亡的时候把他拉回来。其实在这过程当中,康复和长线的管理变得更加重要”。
1999年,在瑞典攻读博士学位的刘梅林第一次接触到先进的预防医学理念和了解到科学生活方式对于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她开始思考疾病预防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意义,也由此种下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情结。回国后,她逐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做心脑血管病科普和社会公益活动中。
刘梅林认为,临床上治疗患者,只是对一个或若干个病人,更多需针对疾病或抢救病人,影响的也只是社会中很小的一部分群体,但如果抽出时间去做科普讲座,用健康的理念去影响社会大众,受益的将是更多的人,如果所有的医生都能进行科普宣传,那么受益的将是全社会。作为一名医生,有职业责任将正确的、代表国际潮流的理念传递给老百姓,并阻止那些陈旧的、有害的理念蔓延。
刘梅林告诉记者,心血管病的杀伤力比肿瘤还要强,整个血管系统加起来的死亡率绝对超过肿瘤,但心脑血管病的可防可治性也是最强的,其实,如果早期从生活方式上开始改变,有健康的理念,再配上适度的医疗,对于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发生乃至死亡的发生,对于绝大部分人是可防可控的。
这些年来,她办论坛、做讲座、编教材,借助各种平台去宣传。“只要有女性论坛我就去讲预防,甚至妇产科举办的论坛我也去讲”她对记者说。
从出国留学至今,10年过去了,回首走过的路,刘梅林感到很欣慰:“预防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她也看到:“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面临农村和贫困地区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飙升等严峻的现实问题,预防的工作仍然不可懈怠。”
把患者当自己的亲人对待才是最好的治疗
医护人员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心脏血管造影手术的大夫,每次手术他们都要穿着重达几十公斤的铅衣,在血管造影机放射出X线的导管室里工作,每天接受的辐射是普通人的上百倍之多,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铅衣人”。
作为一名老年科大夫,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刘梅林常常甘愿冒着极大身体伤害和救治风险为高龄、患有严重心脏病和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做心脏介入手术,经她成功救治的97岁的高龄的老人,现在已度过百岁……
从授命组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的任务开始,至今已有33个年头,刘梅林带领自己的团队为老年医学的学科建设努力工作,在老年人心血管危重、疑难病诊治方面形成了老年病内科的专业特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被中组部和人事部授予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
刘梅林对记者说,“老年内科工作为什么难,社会医疗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老年病的复杂性,很多老年人聚多种病于一身,常常是心脏病合并呼吸、肾脏、消化道等疾病,治疗了心脏病,接着就会出现其他病症 ,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或失败就会导致死亡。所以老年病的治疗最关键的就是找到平衡点。”
刘梅林认为,相比其他学科,老年病的治疗需要加强规范,诊治过程中决策经常充满矛盾和风险,需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同时需要医务工作者奉献更多的爱心。
“我觉得把患者当上帝太远,就把患者当亲人,如果患者来了,你如何做决策,是否能给他最好的治疗,尽量给他关怀,包括笑容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这些就是最好的治疗”
谈到多年来的付出,刘梅林风趣地对记者说:“我现在的状态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的亲人替我分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才能让我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工作”。
很多患者在刘梅林还未成为专家时就已经开始遵从她的诊疗方案。很多人表示,是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热情洋溢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一直追随至今。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尽管生命给人年轮,但是应该让生命迎接美好的一天。我觉得给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赋予一些快乐和一些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给社会增加负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样才能应对老龄化提出的挑战”刘梅林说。

上篇:没有了
下篇:冬泡温泉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猝死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