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11/m201711288a969dfc653240edac6ab1c07c97e183.jpg
■ 徐龙 几年前的仲夏,受好友之邀前往长白山游览,中午途经蛟河水库,小憩,朋友特意安排品尝“庆岭活鱼”。见炖好的整条大鱼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11/28/044151.html

等待处理…

鱼之香草

藿香

2017/11/28

■ 徐龙

几年前的仲夏,受好友之邀前往长白山游览,中午途经蛟河水库,小憩,朋友特意安排品尝“庆岭活鱼”。见炖好的整条大鱼并无特殊之处,但伴随鲜嫩的鱼肉入口的是一股浓郁的香气,夹杂着茴香、桂皮及薄荷的混合气味,似乎熟悉,细辨又难。急问何物?友人神秘笑答:“把蒿。”并热情地带我在房前屋后寻找,果然觅得。一簇簇齐腰高的植株长着绿色的大叶,揪一片握在手中,一股浓浓的香味飘溢。这种独特的香气一直萦绕着我。

“把蒿”是东北老乡对这种野生香草植物的俗称,百姓对其学名大多不知,也困扰着我无从查起。直到几年后,查阅资料偶得“把蒿”即藿香。藿香!我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藿香正气”,这种夏季常备药。后来经考证,藿香乃薄荷庞大家族的分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药食同源的芳香植物。

藿香的来历在民间有传说: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霍香的美丽姑娘为因劳累中暑的嫂子采药时,不慎被毒蛇咬伤身亡。嫂子用她采的草药治好了病,为感恩和怀念小姑,就以她的芳名称这种草药。以后,人们便在姓氏的“霍”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写成“藿香”。藿香也因是治愈中暑的良药而广为流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名称另有解:“芳香,豆叶曰藿,其叶似之,故名藿香”。将它分归于“草部·芳香类”,描述道:“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味辛,性微温,无毒。”

藿香不仅可以入药,它还是佛经中十二香王之一。佛教文化中,以香敬佛,能得到清净自在,从而止息一切生死烦恼。

现代学者认为藿香的原产地是菲律宾。

藿香在我国分布广泛,野生或半野生于山坡、林缘、溪流旁或灌木丛间。作为一种食用香草植物,深受国人喜欢。用藿香炖鱼更是坊间独有的美味。它不争大雅之堂,专找寻常百姓家。虽不及大家闺秀之端庄,却犹如小家碧玉之俏丽,也引得文人雅士的赞许。清朝的查嗣琛在《竹枝词》中就留有“一瓶东阁莲花酒,半尾西斋藿香鱼”诗句。

藿香是地域性较显著的食用香草。我国虽多省份出产藿香,甚至以产地命名,如生于江苏者称苏藿香,产于浙江称杜藿香,巴蜀出产的是川藿香,海南为海藿香,而岭南则叫广藿香。在这些地区中,饮食文化都极其发达,有的甚至形成菜系,但却不是以上所有的地方都利用藿香入馔。只有在东北、江苏、广西及川渝等地才有使用。

藿香是鱼的香草,它不攀名贵海产,只缘湖溪河鲜。农家炖鱼,只在起锅时信手拈来,放几片剁碎的藿香,即可除去鱼的土腥气,藿香独特的香气与鱼肉的鲜嫩相得益彰,犹如画龙点睛,满堂生香。无论吉林蛟河“庆岭活鱼”,还是黑龙江方正“德莫利炖鱼”及淮扬菜“清蒸藿香汁鱼”,倘若没有藿香,此菜就不成立。在广西桂林附近出产名品禾花鱼,用此乌鲤制作的“鱼戏珠”,汤汁乳白,鱼鲜肉嫩,也离不开藿香调味的功劳。

川渝民间更识藿香,与长江流域河鲜鱼类组合,加辣椒、泡酸菜者甚多,如重庆“泡菜藿香鲫鱼”,乐山夹江“藿香鱼头”,成都“藿香酸菜鱼”“藿香青椒美蛙仔”“鲜椒鱼血旺藿香黄腊丁”等。由于藿香与当地江河鲜鱼最对味,百姓索性称藿香为“鱼香”,即鱼之香草。

其实藿香何止限于鱼。云南佤族不仅有“藿香烧鲳鱼”,还用在“藿香叶炒鸡”上,风味同样独特。

川西乡村一种家常“藿香鱼”,以鱼之名,却非鱼馔,而是将洗净藿香叶放在用面粉和鸡蛋调和的糊里,再入油锅里炸熟,与北方的“炸香椿鱼”,有异曲同工之妙。无独有偶,这种利用藿香叶既是主料又为调味的做法在江苏南通则称“藿香饼”,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传统应季美食。

在南通还利用藿香制作面食甜点“芙蓉藿香饺”,以解暑降温,安抚烦躁。

韩国料理中也会出现藿香。北美虽有近似品种出产,但多泡茶。西餐烹调的藿香运用,近年才被欧美接受并谨慎尝试。

(作者系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中国烹饪大师、世界御厨协会会员,著有《滇香四溢·香草篇》一书。)

上篇:“地沟油”飞机首度载客出国游
下篇:冬日余姚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