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11/m20171125704a315895464167bc77782e041e40ca.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王洁明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乡塘约村,是一个由汉、苗等多民族组成的行政村,有10个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11/25/044024.html

等待处理…

塘约村: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蝶变

2017/11/25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 王洁明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乡塘约村,是一个由汉、苗等多民族组成的行政村,有10个自然村寨。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里曾经是省级“二类贫困村”。

近年来,塘约村采取“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的发展模式,通过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三套马车”并驾齐驱,打通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转换梗阻,拉动了农村“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盘活了农村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探索出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蝶变。2016年,塘约村获得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模范乡村”。

走进如今的塘约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一条整洁的沥青路蜿蜒伸向远方,路两旁,连成片的小洋楼,像美丽的音符,演奏着脱贫攻坚的华彩乐章。

村干部领头,抱团求发展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宣传者、落实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塘约村能在几年内获得快速发展,村“两委”班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因其做事拼劲和闯劲大,村民们都喜欢叫他“二牛”。2014年6月3日,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塘约村的许多房屋、道路和田地。洪灾发生的当晚,塘约村的党员干部分头救灾,及时把老人、妇女和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全村无一人伤亡。

庄稼没了,耕地的地界也没了,但人还在,还得继续生活。洪灾过后第三天,左文学就把11个村“两委”干部召集起来,商量如何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和今后村庄的发展。会议开了一天,最后基本达成一致:地界没有了,干脆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办成一个村级合作社,把农户的承包田全部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

合作社成立后,11个村干部带头向银行贷款,一共筹了103万元,作为合作社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我们现在特别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的学习培养。因为一个村子的发展,村干部和党员是领头羊,他们的素质和思想意识,决定了村子的路能走多远。”左文学说。

大胆改革,激活内生动力

2014年以前,塘约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3940元,被列入“二类贫困村”。穷则思变,在推进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塘约村敢闯敢试,率先成立了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了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全村土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房屋、小型水利、集体财产等七权进行确权,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打下了基础。

土地有了“身份”,村民有了资金,剩下的就是如何发展了。

左文学介绍说,塘约村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激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三套马车并驾齐驱,走出了一条强弱联合、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村里通过集聚全村资源要素,组建了种植、养殖、运输和建筑等专业合作社,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规划香葱、辣椒、莲藕、食用菌等规模化产业种植,初步形成了精细高效农业产业雏形。以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村民用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不到一年,合作社就建成了150亩蔬菜基地、520亩晚熟脆红李、200亩软籽石榴、500亩核桃、300亩脱毒马铃薯、150亩莲藕等种植项目和200万羽林下养鸡项目。

通过两年多的改革,塘约村贫困人口从138户600人减少到现在均为民政兜底的1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4000元提高到1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202万元。

制定村规民约,营造文明乡风

塘约村发展了,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些人的精神文明却似乎慢了半拍。

“以办酒席为例,塘约村就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左文学介绍说,和农村其他地方一样,以前塘约村村民也喜欢办酒席,近年来,攀比之风盛行,办酒席的名目也越来越多,而且饭菜越来越贵,礼金越收越高。塘约村有人算过一笔账,村里每年平均要办各类酒席150台,光用工损失就达到了300多万元,加上办酒席本身的花费和各类礼金,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概有400多万元。

2015年年初,塘约村村支“两委”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最终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制定了“红九条”,对村民酒席规格做了严格规定,比如,村民只能办“婚丧嫁娶”酒,每桌成本不能超过100元,请客不超过30桌;礼金最高100元……违反者处以1000元罚款,且纳入“黑名单”。“红九条”颁布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组建了30余人的服务队伍,免费为村民提供酒席操办服务,服务人员劳务补贴全部由村集体资金统一列支。

“现在大家办酒不比酒水高低、客人数量、菜式花样,比的是节俭。全村的酒席总量减少了70%,我们用60万元换回之前村民浪费的300万元,这笔账怎么算都值。”左文学说。

除了滥办酒席,村规民约还针对村民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不交卫生管理费、贷款不守信用、不按规划乱建房屋、不孝敬不奉养父母、不管教未成年子女等行为,制定了惩罚性措施。如果有人违反,将立刻被列入“黑名单”。而进入“黑名单”的村民在3个月之内将不能享受惠民政策,3个月考察合格后,才能恢复其权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塘约村的乡风民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们崇尚文明蔚然成风。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是想通过制度的制约,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的乡风民风,使我们村不愧模范乡村的称号。”左文学说。

上篇:没有了
下篇:党建志愿服务队助农采秋菊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