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11/m2017110681a2ebe79e51430bb1045e2f94ff6dc4.jpg
走向老龄时该如何自处?老宅、老本不可缺的,老伴、老友很重要。更为切近的是得调整心态,无欲少求;多几分感恩,少一点固执。以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11/06/043381.html

等待处理…

遭遇双重标准的老龄时代

2017/11/6

走向老龄时该如何自处?老宅、老本不可缺的,老伴、老友很重要。更为切近的是得调整心态,无欲少求;多几分感恩,少一点固执。以让自己快乐,让生命过得有意义为准。

■ 丁宁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群体,而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人,重视每个人的独立人格。两种不同的侧重,集中在一个家庭里,特别是聚焦在老人与儿女之间,可能会因每个人选择各自的双重标准,各执一词。

抚养、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应该由孩子的父母来完成,可实际上很多家庭是由老人来担当。曾有咨询公司随机调查了中国100位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九成正在或曾为子女照看孩子。

老人帮忙带孩子,身心疲惫,可在育儿方式上,两代人之间又常会出现分歧。年轻父母常会吐槽老人不会带孩子,总担心老人会把孩子带坏,或是孩子一出问题就怪老人。本来帮带孩子也没什么,但是天天被说这不对那不好,心情会有多糟。

年轻父母在各种抱怨,强调新育儿观时,并未太多考虑老人的感受,个人心态需相应做出调整,不可以拿老人当仆人,泯灭感恩之心,以自己的标准来臧否老人带娃,一副理直气壮的神态。

同时老人也得改变。中国养儿防老这种传统观念中含有实用成分,有份感情有回报的期待。无论是钱财的付出,还是体力的付出,都会希望有所回报,这很自然。但是奉劝一句,作父母的得相应放低期望值。

两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知识结构皆不同,分歧常在,弄得不好,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老人全身心投入了,当然对生活琐事会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儿女却希望老人的参与感不能太强。这让有些老人很郁闷,觉得每天辛辛苦苦还不落好。心情不好,就有可能引起诸多不满。但是让自己有意识少一些参与感,还真是觉得拧巴。

如果老人这时觉得失落,只有自己做出调整,尽量自己驾驭自己的生活,活好当下。

要知道,您付出的得是您自愿的,别太强迫自己。太勉强,就会失落。无论您是否倾全力,您都只能提出意见,小两口听不听不做计较,不采纳是他们的权利。如果认为自己付出了,就有权决定,一旦意见不被采纳,自己心情恶劣,不但容易作病,还可能让全家都陷入恶劣的心境之中。这岂不又受累,又不讨好。

把握两代人之间的边际感,这对从小接受螺丝钉文化的父母是需要特别补课的。

如果能够认可现代核心家庭的价值标准,便可以与子女平安相处,尽可能把子女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他者。

做儿女的,也有可能会一边接受父母的各种帮助,一边对父母不满。家里一发生冲突,找归因总爱往老人身上找,往往把自己生活中的欠缺与不足归咎于公婆父母。这样做虽然归因比较简单,但无济于事。这种归结不足以解决家庭彼此间存在的冲突,而只会使两代人格外对立。

遇有不一致,最好平心静气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可彼此埋怨。如果意见不一致,也应该彼此尊重。老人并没有义务一定帮助孩子,也非雇佣关系。大家都舒服,才有家的感觉。

作为刚刚退休的老人,往往上有高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孙辈,在诸多家事纷扰之中,自己往往在代际夹层之中左右不适。传统的某些规范已被摇撼,生活变得多样,既不传统,又不是现代。

走向老龄时该如何自处?老宅、老本不可缺的,老伴、老友很重要。更为切近的是得调整心态,无欲少求;多几分感恩,少一点固执。代沟始终存在,两代人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彼此之间的理解都会有差异,有难以沟通之处。两代人真是每天生活在一起,未必彼此舒服。还是尽量多些换位思考,不要实用主义的取自己所需。如果付出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尽力而为。只要自己能乐在其中,那就尽其所能。当然不是倾其所有,不是委曲求全,让自己快乐,让生命过得有意义为准。

(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团编审,曾任红枫妇女热线首批咨询员、教练,著有《女性眼中的外遇》《脆化的婚姻》)

上篇:“摇一摇”时代的出轨 不只是背叛
下篇:犹记那年穿婚纱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