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周俭
9月27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回俄村阳光灿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坐落在山坡上的傣族村寨格外美丽。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随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的记者采访团走进回俄村景信二组傣族村民岩真的家。
岩真今年51岁,身旁坐着几位异族村民:27岁的佤族村民李小明和他的拉祜族养母孙娜允,以及拉祜族村民李三。岩真向记者介绍说,他们都是他家结交的 “宾弄赛嗨”。
“宾弄赛嗨”是孟连傣语,“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宾弄赛嗨”是当地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结成的“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
“每年收稻子时,他都会赶来帮忙;他那里不种水稻,我家谷子多,他想吃了就可以来背。过节时,我们还会到对方的寨子串门,就像亲戚一样。”岩真指着李小明说。
岩真告诉记者,他5岁时,母亲去世,家庭生活困难,父亲将弟弟送给孙娜允抚养,后来弟弟不幸夭折,孙娜允又收养了佤族男孩李小明,李小明也成了他的异族兄弟。
62岁的孙娜允向记者解释说,她家在澜沧县拉巴乡烟筒村,离这里有二十多公里,和岩真家结成“宾弄赛嗨”已经有四代了,多年来一直互帮互助。
记者了解到,在多民族聚居的孟连县,“宾弄赛嗨”是民间世代传承的村民互助模式,像岩真家一样,这里的村民几乎每家都有结交的“宾弄赛嗨”。景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岩依告诉记者,近年来,景信乡坚持挖掘民间沿袭、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心连心”“亲串亲”“手把手”“情系情”等互助活动,积极助推“宾弄赛嗨”族际团结互助机制。
“心连心”“亲串亲”活动是组织、鼓励村民经常走访,拉近彼此感情,巩固“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关系;“手把手”活动是组织群众在生产与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尤其注重交流传统手工艺和种植技术;“情系情”则是利用傣族的泼水节、拉祜族的葫芦节和佤族的新米节等节日,开展联谊活动,在活动中宣传团结互助、增收致富的典型事迹。
传承、助推“宾弄赛嗨”族际团结互助机制,让景信乡各族村民不仅在生活中多了亲情,在脱贫致富路上更有了帮手。
为了发展特色产业,景信乡几年前招商引资,引进了砂仁种植项目。景冒村傣族村民召保带头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砂仁,召保有8户结交的“宾弄赛嗨”,其中拉祜族3户、傣族5户,为了让“宾弄赛嗨”们跟着他一起致富,召保手把手地教给他们砂仁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采果等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砂仁种植与管护能力,砂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加。
据孟连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在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中,各族群众间资金互助,劳力互帮,减轻了彼此的资金和劳力压力。已经建有安居房的坝区傣族村民,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山区的佤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宾弄赛嗨”户建设安居房。佤族和拉祜族村民也互帮互助,合力建新居。富岩镇芒冒村芒告一组的11户佤族村民和芒告二组的28户拉祜族村民,共同居住在一座山上,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无论哪家建房,两个村民小组都是你帮我、我帮你,哪家没有宅基地,就相互用茶地调换,确保了安居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现在,芒告一、二组村民已经乔迁新居,整个寨子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孟连全县“宾弄赛嗨”户共互助筹集建设资金约58万元,互助建房投劳7000余人次,资金、技术、劳力等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通过积极助推‘宾弄赛嗨’族际团结互助机制,我们大力营造‘先进带动后进’‘先富带动后富’的氛围,引导各族群众形成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的和谐共处的新型民族关系。”岩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