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10/m201710012b333ccc0d764e6aac28d8e196003cfb.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在重庆南岸区五公里,“虎妈”管萍被大家所熟知。之所以称管萍为“虎妈”,是因为她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10/01/042673.html

等待处理…

“儿子是上天给我的考验”

2017/10/1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在重庆南岸区五公里,“虎妈”管萍被大家所熟知。之所以称管萍为“虎妈”,是因为她对儿子要求严格几近苛刻。她的儿子是一名脑瘫患者,今年28岁,名叫李管彦平。

“儿子是上天给我的考验!”管萍总是这样认为。1989年,离预产期还有三个多月,孩子提前来到人世,并被医院确诊为重度脑性瘫痪。看到一出生就被命运宣判的儿子,管萍心里痛苦不堪。她和丈夫结合夫妻两人的名字,给儿子取名为李管彦平。管萍说,一家人形式上要绑在一起,心也要团结在一起。

此后,管萍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悉心教子之路。儿子手指无法伸展,管萍手把手教他,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儿子肌肉痉挛,管萍搜集各种资料和医疗知识,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为儿子进行两三个小时的高强度按摩;儿子两腿无法分开,管萍抱住他强行开胯,儿子在声嘶力竭的哭喊中一次次汗流浃背,泪流满面……

每天上午,都是母子俩专门的康复训练时段。不借助外力的连续行走、三秒内蹲起达到三个、连续抬腿、仰卧起坐、器械运动……这位“虎妈”要求儿子每天必须达标,并对每一项动作都有细化要求。“20多年,我不知多少次暗地里落泪,但我必须狠下心来。”管萍说,“罚在儿身,痛在娘心”这句话仿佛就是他们母子俩的真实写照。

儿子12岁时,小区里一位大学老师义务给孩子们开设英语启蒙课,管萍抱着小彦平一起去听课。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管萍发现,儿子对英语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和天赋,每次小测验都能得到最好的“A+”成绩。

见儿子英语进步很快,为营造学习语境,管萍开始抱着已经60斤重的儿子乘坐公共汽车过长江,再步行40多分钟,到解放碑附近的英语角,让孩子练习口语。后来,英语角的交流已无法满足李管彦平的学习欲望了,管萍一咬牙为儿子报了1万多元一年的英语培训班,自己则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部挣教育经费。2008年,李管彦平自学拿到了“全国公共英语考试”四级证书,他还在互联网上开通双语博客,开始尝试翻译英文报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母子俩结识了牛津大学出版系助教李静。听说这位患有重度脑瘫年轻人的故事,李静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作家聂晖。去年,李管彦平翻译的两册《聂晖诗书画印集》相继出版,目前,李管彦平又受托翻译谢飞东、聂晖所著的30余万字汉字研究书籍《读字》。

如今的李管彦平能自己吃饭、洗澡、洗衣,还能帮母亲做点简单家务。在管萍家里,有一封儿子写给她的信。信中,李管彦平称呼管萍为可爱、可怕、可敬的“红太狼”老娘,字里行间满是母子深情和酸甜苦辣:“不知不觉,已二十余载。你见证了我的每次蜕变和成长……说可怕,是因为辅助我康复训练时你常常严苛到不近情理,甚至不可理喻……说可爱,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的关系像闺蜜……说可敬,是因为在教育方面,你从不讲大道理,而是言传身教……”

上篇:少儿阅读公共图书角浸润书香
下篇:支教大关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