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9/m20170930e5881f8a6db4475eaa605fa5d2294f71.jpg
刘黎:法官职业有灵魂有厚度□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耿兴敏 “我觉得,办每一个案件,要拿出最大善意去了解案件,但一定要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9/30/042659.html

等待处理…

学习优秀品质 弘扬精神风范

——聚焦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7/9/30

刘黎:法官职业有灵魂有厚度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耿兴敏

“我觉得,办每一个案件,要拿出最大善意去了解案件,但一定要坚持公平正义。”今年40岁的刘黎说话时总爱带着笑意,多年来,她扎根基层,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审结民事案件3000余件,涉案当事人8000余人,无一信访投诉。她先后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一等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最美基层法官。

热爱、厚度、责任、幸福,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从刘黎走上法官岗位的那天起,就根植于她的心中,也根植于她经手的每一个案件当中。

一对外地老夫妇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却在半月后猝然离世。原因是儿子下班后在宿舍和同事喝酒,酒后驾车酿成惨剧。两位老人以单位对员工出行不加阻拦为由将单位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00多万元。为引人注目,他们多次雇人抬着儿子尸体到单位门前哭闹。

刘黎在第一次开庭时,就见识到两位老人的“无理取闹”。刘黎意识到本案难点不在如何判决,怎样化解他们的心结才是根本。休庭后,刘黎把两位老人请到谈话室。两位老人向刘黎回忆了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从这一天起,刘黎的电话成为两位老人的专属热线,这样的电话刘黎前后接了不下40个……

在最后判决中,刘黎依据事实和法律驳回两人的全部诉讼请求。然而,看似“不讲理又难缠”的两位老人却平静地接受了判决。

“法官职业的魅力就在于能以一己之力,挽救一个家庭,化解一场危机。”对于负责民事案件审理的刘黎而言更是如此。

近几年,北京机动车快速增多,交通事故案件逐年上升。刘黎发现,标的额在5000元以下的小额交通事故案件增长较快。这类纠纷涉及的赔偿数额小、双方争议并不大,但为什么不能协商解决,还要耗时费力地来打官司呢?

为弄清根源,刘黎专门制作调查问卷,向100件该类案件的当事人发放。调查发现,有60%的当事人曾在诉讼前到保险公司理赔,但理赔手续烦琐,需多次往返,即使这样也可能因理赔条件苛刻而无法通过审核。

于是,刘黎向保监会发出司法建议,保监会做出函复,表示将完善车险理赔制度,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促进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机制的良性运转。一个月后,保监会出台《关于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的工作方案》,就简化理赔手续、优化理赔流程及完善理赔纠纷调处机制提出明确要求。

点滴真情融进对工作的执着与投入,在推进法治社会进程中,刘黎不仅仅将“法官”作为一种职业,而是将“法官”当作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谈起自己的职业理想,她动情地说:“法官是个有灵魂、有厚度的职业,能从事法官职业,是我最大的幸福。”

冯翠玲:多元文化中筑起“红色堡垒”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丽

关于冯翠玲,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段子”——

开学典礼上,院长讲话时说到思政课效果不理想,不应该再开设了。冯翠玲当即插话,说思政教育很重要,讲得不好可以改,但不能砍掉。结果是,她被性格直率的院长当场轰了出去。冯翠玲在楼道转了几圈,觉得自己不能甩手而去,于是她面带微笑又推门回到教室,在会上重申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事后,冯翠玲不断与院长进行沟通,说学生将来不应当仅仅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国家的栋梁,而且要成为政治家、领导者,希望得到院长的理解和支持。院长最终表示了认可:“在翠玲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守和品格”。也正是这种坚守和品格,让一块多元文化撞击的地方,筑起“红色堡垒”。

药学院,是天津大学在2000年成立的新时期国际化试点学院。在这个学院,目前有超过半数的专业教师都是没有任何中国本土生活经验的外籍教师,现任院长西格尔也是纯外籍“洋院长”。冯翠玲则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书记”:1982年从辽宁一个小山村考入天津大学,1984年入党,1986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曾担任学生辅导员、学工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等职,在2003年走上药学院党委书记的工作岗位。

“去还是不去?”2003年,当冯翠玲得知学校党委决定让她到药学院工作的时候,她的内心是犹豫的:一方面当时的药学院矛盾很多,谁都知道这是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她个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乳腺癌经过一年20多次化疗正处于康复期。但冯翠玲还是决定“去!”

“党培养我多年,现在是最需要我往前冲的时候,我应该有担当作为,遇到有难度的工作怎么能退缩呢?”最终,冯翠玲接受了任务。

2013年6月,天津大学聘任瑞士苏黎世大学数理学院教学院长、美国人杰伊·西格尔为药学院新任院长。西格尔是国际分子设计与新药研发领域知名专家,他上任不久提出,要在天津大学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分子设计中心。

冯翠玲意识到,这是药学院重要的发展契机,必须全力支持配合好院长的工作。她想方设法推动学院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用高效的执行力让学院决策“落地”。

2013年整个暑假,冯翠玲没有休息一天,在学院实验室改造的工地上与工人协调方案,协调施工。当西格尔期待的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展现在眼前的时候,人们开心地笑了,西格尔说:“共产党的书记很重要,她是我忠实的合作伙伴!”

其实,2001年12月,冯翠玲就查出有恶性肿瘤,10年后,被第二次检出肿瘤。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顶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和生理的痛苦,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每次化疗,她都选择在周五,为的是在周六和周日休息两天后,周一能够继续工作。

她没有因化疗时强烈的呕吐而倒下,头发、眉毛掉光了,她戴上假发上班,她脸上洋溢的热情没有让任何人看出她是一个正在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

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为学院发展扫除了观念上的冲突和障碍,让西方先进的治学理念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的领导下“软着陆”“生根安家”。

“翠玲!”现在天津大学药学院,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幕: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远远地就冲着冯翠玲亲切地喊着她的名字。冯翠玲的办公室,药学院的每位师生可以推门就进,“有困难,找翠玲”,她是所有师生的依赖。

认识冯翠玲的人说,她总是面带微笑,浑身满满的正能量。但在冯翠玲看来,这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做的每一件事我都心甘情愿、心怀崇敬”。

苏文珠:珍视每一张有字的纸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苏文珠在河北省图书馆工作已经整整30年了。

1987年,苏文珠以优异成绩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当年10月河北省图书馆完成复建正式开馆。正式定岗之时,领导问她有啥想法,苏文珠毫不犹豫地说,到缺人的岗位吧!然后,她来到了第一线——借阅岗位。

十年间,哪里缺人她去哪里,几乎走遍典阅部的每一个岗位,服务读者近十万人。在外文书库,她承担了西文、日文、俄文及港台书共7万余册的图书流通、整理、排架、卫生,以及20余万张目录卡片的排检工作。1996年被调入特藏部,2003年开始全面负责该部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不久,省古籍保护中心也于2008年6月在省图书馆挂牌。特藏部作为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从此多了一项重要任务。苏文珠作为特藏部主任,义不容辞肩负起省古籍保护的历史使命。

苏文珠说: “刚开始下基层去调研,看到一些地方因为古籍保护意识缺乏、经费缺乏、人员缺乏等等现实问题,导致古籍的纸张老化、酸化、鼠啮十分严重。在那一刻心里感到特别可惜,因为古籍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中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记录,是中华民族的文脉。”

苏文珠迎难而上,积极争取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几年来承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各类古籍培训四期,为省内培养古籍人员近三百人次。她又从大学中招收志愿者进行培训。几年来,已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完成了国家和省里下达的各项任务。

2013年初,苏文珠不幸摔伤右臂,但此时,文化部的图书馆评估工作在即,第二批《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也迫在眉睫。她不顾胳膊疼痛,一头扎进工作中,为写材料几乎天天熬到深夜。几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她也练就了用左手操作电脑和熟练打字的功夫。

苏文珠说: “我们珍视与河北有关的任何一张有字的纸。” “十二五”期间,特藏部通过各种渠道,征集了有关河北地方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近万册。目前特藏部地方文献已成为全省收集品种最全、质量最高的收藏中心。这些资料的收藏和保存,对河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两年,苏文珠经过对特藏部资源的认真梳理,以河北作家及签名本专藏为资源优势,和同仁们一起策划推出了冀图文化沙龙。2016年她又牵头成立了“爱诵志愿者诵读艺术团”,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只是学校,图书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必须发挥优势、职能来实现文化引导和教育。”苏文珠说。

时光匆匆,岁月更迭,日复一日在书墨香里浸润,苏文珠散发着温润如玉的气质。她说:“看着图书馆里日益增多的读者,感受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从心里感觉欣慰和幸福。”

姜妍:打破垄断的女总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她是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设计者,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她创造了我国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攀上了世界同行业设计技术的最高峰;她在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历史征程中,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业绩卓著,成为一名产业报国的“追梦人”。

她就是姜妍,43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带领团队设计出了我国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

提到乙烯压缩机,业内人士会给出两个字的概括——心脏。更有“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的说法。长期以来,中国大型乙烯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被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其中代表了石化装备最高水平的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更是难以问津。2006年,国家决定在天津、镇海、抚顺建设三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沈鼓集团承担了为这三个项目研制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的任务。在研制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那段日子里,国外对技术的封锁异常严密,相关资料更是极度匮乏。她“飞”遍全国各地、穿梭于国内各大炼化厂之间、走访国内各大科研院所,了解相关技术,后来干脆直接去啃厚厚的外文原版资料。就这样,在逐渐完成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技术储备后,姜妍开始着手设计工作。

设计失败、修改设计、再失败、再修改设计,经过三年多的不懈攻关,她和她的团队重新设计了压缩机的结构,并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将这种新的结构应用在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上。经过实践证明,创新的缸内加气结构,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国外机组,为用户直接节约资金7300万元。在此之后,她又陆续攻克了转子结构等一道道难关,经过不断论证和优化,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设计方案。

终于,属于中国人的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横空出世。从此,我国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姜妍,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从打破技术垄断到步入世界前沿,从担当企业责任到肩负国家使命,一路书写着无悔的人生,她在创新创造的路上,功绩显赫,为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树立着新的榜样。她获得了“沈阳市五四奖章”“沈阳市五一巾帼先进个人”“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感动沈阳人物”“辽宁好人 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今年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正如姜妍所说,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作为产业报国的“追梦人”,姜妍将怀揣自己的梦想,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征程上继续大步前行。

吴亚琴:居民的事就是咱家的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20年立足社区敬业奉献、矢志不渝;20年践行宗旨一心为民、无怨无悔;20年柔肩瘦骨勇挑重担、谱写传奇。

社区里,大爷大妈叫她“闺女”,孩子们喊她吴奶奶。她就是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亚琴。

20年来,吴亚琴带领社区党员群众把昔日“老、旧、散、弃”的社区,建设成为“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辍学、零失业家庭、零矛盾升级、零非正常上访”的和谐幸福社区,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吉林蛟河大山中的一家军工厂里,吴亚琴曾磨炼了22年,从父辈们对党的事业的坚守和挚爱中,积淀了一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走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后,她凡事想在前、干在头、打出样,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影响带动社区的党员和群众。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她以楼栋为单位组建基层党支部,在所有党员家门口挂上“党员之家”牌子,让党员明心志、亮身份,每月15日雷打不动地组织党员学习,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带动党员从事志愿服务,使每名党员都纳入了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为当好社区这个“家”, 吴亚琴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群众需求、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党建新方法,总结出“1+6”服务群众经验,让党组织引领党员、党员引领群众,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激励党员冲锋在前、示范在前。

处理小区大事小事,她坚持按照“四步议事工作法”决策实施,即社区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和群众代表审议、社区公示决议,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居民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治理机制。

在弃管小区治理中,吴亚琴代表居民意愿,先后解聘侵害居民利益的3个物业公司,党组织牵头引进社会组织,选举成立了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构成了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居民自主管理。

人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吴亚琴却在家长里短的小事中,总结出“民事调解十二法”,先后调解民事案例500多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0多起,解决群体性纠纷10余起。最近,她又兼职担任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

在社区老人眼里,吴亚琴就是他们的“姑娘”。而说起社区的老年人,吴亚琴张口就是“咱家老人”。在她的心里,早已把居民的事当成了咱爹咱妈的事。日常工作中,她向居民承诺“服务惠民只进一道门、群众办事只到一窗口、百姓诉求只找社区首办人”,把诉求收集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吴亚琴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始终坚守纪律和道德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她还坚持党务、居务、财务定期公开,特别是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低保、住房保障、慈善捐款等事项一律张榜公布,每一笔费用的支出连同票据复印件都按季度公开一次,接受群众的监督。

一时廉洁容易,一世清白难。吴亚琴几十年如一日一身正气、清清白白,实实在在为社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也真真切切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拥护。社区居民都说:“吴亚琴行得端、做得正,为咱老百姓敢说敢做,我们有事儿哪都不找,就找她、找社区!”

荀笑红:暴雨冰雹中的“真人路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1970年生人的荀笑红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排水集团顾乡排水公司女子清掏班班长。20多年来,她默默奉献在排水一线清掏岗位上。她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荀笑红的清掏班主要负责哈尔滨市从安国街铁道口到康安路,从商学院三孔桥到河松顾乡大坝这一区域,共有1800多座检查井、1000余座雨水井,分布在66条街路上,管线总长度68公里。荀笑红的管区处于城市的低洼区,是交通和民居关键地段,突出特点就是污泥量大、排水任务重、险情和紧急排险任务多。平日的工作内容包括清掏养护、设施维修、为民服务热线、抢险排涝等等。从事排水工作25年,荀笑红无论严寒酷暑、还是病痛折磨,从没想过要离开这个“苦脏累险”俱全的岗位。

2012年“8·29台风布拉万”抵哈带来的强降水,导致道路积水面积和水位都在迅速增长,新阳路与哈药路积水点已经连成片,积水面积近4万平方米。从晚上9点到凌晨3点,荀笑红和同伴们在易涝片看守,为确保行人及行车安全,漆黑的夜里排水工人一直都泡在雨水中。那次排涝,她在齐腰深的积水中坚守了13个小时,水退了,她却得了严重的尿路感染。在河山街抢险时,整个河松片区全线堵水,情况异常严重,荀笑红带领工人冒雨清掏抢修,一天下来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到了晚上9点钟左右,领导派人送来的盒饭还没端到手里,大雨又倾盆而下,她又带着两名同志火速赶往易涝片排涝。等浑身淋透的她们再次回到抢险现场,已经将近夜里12点,那时候盒饭早就凉透了。2016年6月12日,在暴雨和冰雹袭击冰城的那一天,她站在冰水中坚守两个多小时,为来往车辆和行人当“真人路标”,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荀笑红大学本科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这个集体中很受领导的信赖,这行是体力活,但更是技术活,需要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钻研和琢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排水设施经常会出现严重损坏的现象,有一个月,荀笑红带人维修设施共计七十座次,其中维修检查井48座,她还曾一个人把一座坍塌了将近四分之三的检查井用砖从井底完整的一直砌到井口。因为一个雨水井的水泥方套总是被压塌,她就琢磨着动手在方形井的基础上砌成圆井,然后做上圆形铸铁井套。当时大家心里都没把握,就围在旁边看着她把活儿干完。主管领导佩服的对大家说:“在顾乡所,维修比小荀强的恐怕没几个。”

荀笑红常说,虽然这个工作很苦很累,但是她和她的姐妹们愿意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继续用双手为排水更顺畅、城市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