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家校社共育示范区”核心课程——三宽家长学校首播仪式暨开学第一课,近日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讲。课堂现场只有100人左右,但这堂课的实际受众却分布在全国百座城市的千余所学校,后台数据显示不少于20万人。
在直播现场,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志清用“六有”介绍了“三宽家长学校”项目的总体架构——
三年有系统:按3年一个教学周期,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版本,每个版本24个模块,96节专业课程,帮助家长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学年有计划:每年8个教学月,每月4节家长教育课程,做到周周有课;课前有预告:便于学校提前按时组织家长到校学习;首播有重播、课后有笔记都是为了让更多家长有机会以不同方式参与家长学校的课程学习;服务有递进,则分三步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服务,即为学校提供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开辟家长教育案例分享专区,开放家长答疑专区,为全国各地家长解决教育中的个性化问题。
邢志清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除了这“六有”,三宽家长项目还有一项重要的服务,就是帮助每个学校、幼儿园免费培训两名家长教育骨干教师,为地方建立不走的专家团队,确保家长教育能够落地生根,常态化发展。
“开学第一课”主讲专家萧斌臣在主题为《智慧家长的八个关键词》的课程中,从“转型”“角色”“目标”“发现”“点燃”“梦想”“机遇”“沟通”八个关键词入手,引用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为全国家长奉上了一堂高质量的课程。
萧斌臣介绍,作为互联网项目,三宽家长学校有着自己的特色——
强调内容具权威性,研发团队和讲师团队中,既有顶级专家也有一线教育工作者,既有理论高度,更能帮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三年24个模块96节课程,既帮助学校完备家长学校内容,更帮助家长建立科学实用的教育体系;内容传播的至真性,通过多机位切换、高清巨屏、灯光、舞台效果等手段,让家长课程达到电视节目的视听效果;周密设计,使服务更综合、更立体、更人性化;课程开展常态化,直播+重播,方便不同地域家长接受内容鲜活的家长学校课程;突出互动性,促进学校与家长互动、家长与专家互动、学校与学校互动、学校与总部互动,多位链接,让家长学校成为连接家庭、学校、社区,改善地方教育生态的重要枢纽;提升品牌影响力,让家长学校的积极组织者成为一方楷模。
据前来参加这一活动的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杨志海介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三宽家长教育团队和格局商学团队,用了长达 8年的时间,组织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研,设计、研发家长学校课程,建设教师团队,设计课程传播方案等,最终研发出这套课程和方案。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这套课程诞生的催生者、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广忠说:“正是在与国家关工委和三宽教育团队三年合作开展‘家校社共育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家校矛盾突出到教育零投诉,从教育洼地变成教育高地,我们率先感受到了这套课程的价值,希望它能够为我国教育生态的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直播现场,记者连线了四川省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长周耘女士,周局长表示,自贡是全国著名的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我们也一直盼望有这样一套科学、权威、简便易操作的家长学校课程,所以,我们以市局发文件的方式,通知全市各区县所有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都参与这次首播和第一课的学习。大家的感受是,专家讲得很好,这种直播的方式呈现的效果也很好,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能够听到京城权威专家的课程,对于促进自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公民素养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著名教育专家,原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也表示,中国是应试教育大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各地学校都意识到要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但不知从何抓起,这样一套为各级各类学校量身定制的家长学校课程和服务体系的问世,给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帮了大忙。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说,这是一个“互联网+家长教育”的成功范例。2016年11月,全国妇联、教育部、关工委等九部委在《关于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五年内在全国普及家长学校的工作目标——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并且要做到“五有”,即有师资、有教材大纲、有系统课程、有活动展开、有考评体系。三宽家长学校项目的问世,为家长学校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让优质家长教育资源的普及从构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