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9/201709232790bd2c7ef9434898c3ed6a149675a8.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田珊檑 邓小波□ 邵伟 走进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路上宽阔的沥青路直达苗寨,青石板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9/23/042472.html

等待处理…

湖南花垣县施成富家:

精准扶贫见成效 十八洞村摘“穷帽”

2017/9/23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田珊檑 邓小波

□ 邵伟

走进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路上宽阔的沥青路直达苗寨,青石板、青瓦房、泥巴墙、木板壁等苗家特色建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桃树、冬桃树、小鱼塘几乎成为每户农家的标配,超市、银行取款机等便民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农家乐里时时传来游客的欢笑声,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妇女们制作的苗绣及手工艺品通过中国邮政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加菜不加价!我们的口碑就是好!”施成富家的农家乐生意红火,几乎每天都有200多名游客光顾,有时游客数量可达400人以上。作为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施成富一家带动其他村民开办了农家乐,目前在村里,这样的农家乐已有8家。

很难想象,曾经的十八洞村是人们口中的“穷山恶水”之地,全村人均耕地仅有0.83亩,靠农业种植只能维持温饱。四年前,十八洞村人均收入仅1600多元,不少村民家中除了电灯没有其他电器,陈旧的泥巴墙还会漏风。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在十八洞村与苗族群众促膝座谈中,他表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2014年年初,花垣县委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开展扶贫工作。几年来,十八洞村基础设施建好了,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青石板路,破木屋变成了青瓦房,陈旧的泥巴墙被翻新。该村还跳出了村子范围,大力发展十八洞产业,并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看到了村里的新气象,纷纷回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慢慢地都富裕起来。2016年年底,十八洞村摘掉了“穷帽”,人均收入达8000多元,探索出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模式”。

“当时座谈会就在我家院子里举行,我和老伴就坐在习近平总书记旁边。总书记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还拉着我的手鼓励我们,我特别感动!”回忆起座谈时的场景,今年80岁高龄的施成富老人十分激动,一直盼望着总书记有时间再来家中看看,“我们的变化大着嘞!”

2014年年初,施成富家开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之后原本在外省打工的小儿子施全友也选择回乡参与经营。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施成富一家人从早忙到晚,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单身多年的施全友还娶上了媳妇。媳妇特别能干,把农家乐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客人越来越多了,我们也扩大了规模,还请了几名员工帮忙。”施成富说,以前小儿子在外打工,一个月差不多收入两三千元,现在农家乐的生意很好,一年有八九万元的收入。

在施成富家的院子里,种着10棵冬桃树、10棵黄桃树。为了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里225户每户家里都种了20棵桃树,每棵桃树按每年418元的标准向外出售采摘权,购买桃树采摘权的人都可获得一张“十八洞村荣誉村民证书”,并负责带游客来村里采摘游玩,以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村里的所有桃树采摘权都已销售完毕。

最让施成富惊喜的是,现在村里绝大多数村民都变成了“股东”。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十八洞村跳出村子范围,在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土地,创办了十八洞村最大的产业项目1000亩猕猴桃产业园。产业园由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运作,农户以入股的方式收益。其中,苗汉子占51%股份,十八洞村占49%股份。目前猕猴桃已经挂果,村民又将有笔收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时,问我们村子有什么困难,我说,‘很困难,人均收入很低’,要是总书记再来,我会非常自豪地说,‘困难都过去了!’”十八洞村的老村支书石顺莲见证了这几年整个村子的变化。2014年退休后,石顺莲依然坚守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岗位上。她在自己家中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村里的妇女在农闲时制作苗绣和手工艺品。通过花垣县妇联的“牵线搭桥”,合作社订单直接与公司对接,合作社还定期举行培训班,对妇女进行苗绣等技艺培训。目前,合作社有绣娘35人,每人利用农闲制作苗绣,每人每月约获得1500元的收入。

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精神面貌也越发积极向上。平常大家相互帮助,农家乐互相推荐生意,村民还互相打分,评选思想道德星级模范……

空旷清幽的古苗寨唱响了精准扶贫的歌谣,总书记与村民座谈时的场景和自己脱贫致富的故事也成了施成富与妻子龙德成常常向游客讲述的内容。

“请总书记放心,去年我们村都脱贫了,希望总书记有时间再来村里看看我们的变化!”施成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手记

火热的乡村游激发了村民们致富的信心

□ 邵伟 田珊檑 邓小波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一个原生态的苗族村落,因村里有18个相连的天然溶洞而得名。

一座座连绵不绝、奇峻秀丽的山峰,一栋栋苗家风情浓郁的木屋,一道道苗家特色风味的农家菜……藏在群山之中的十八洞村,过去静待山中,无人知晓;如今,这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乡村旅游已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9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湘西美丽宜人的十八洞村,只见游人如织,一片热闹繁华景象。村口的石碑上,“精准扶贫”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当我们来到施成富老人家里时,屋里屋外挤满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细细聆听施成富老人讲述与习近平总书记拉家常的经历,感受到的是这家人的幸福和甜蜜。靠着自家开办的“巧媳妇农家乐”,施成富一家每年有八九万元的收入,这在过去,对于仅靠儿子在外打工挣钱的这一家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由于土地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这个苗族村寨长期处于贫困状态,2013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与大部分贫困村一样,十八洞村脱贫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地少,这里225户939位村民人均耕地只有0.83亩。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工作到此考察,走访了多个低保户、特困户家庭,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状况。正是在湘西,他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在“精准脱贫”的推动下,十八洞村依托独特的资源,因人施策发展起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和劳务输出五大支柱产业。跳出村里范围,发展猕猴桃产业,是十八洞村创新扶贫模式的生动实践。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发展猕猴桃产业1000亩,其中在十八洞村内流转10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跳出十八洞村在道二乡的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900亩土地,建设十八洞村猕猴桃辐射基地,农户以入股的方式受益。同时,发展一种产业,培育一家专业合作社,带动一片农户。在花垣县妇联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苗绣合作社,共吸纳了35名妇女入社,培训成为绣娘,鼓励引导她们利用农闲时间制作苗绣手工绣品来增加收入,为她们开辟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十八洞村人自力更生,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火热的乡村游激发了村民们致富的信心,靠着开农家乐,年收入几万元到十万元不等。

时隔4年,十八洞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村的公路越修越宽,从只够一辆车通行的盘山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村里把几公里外山井里的水引到村民家里,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村民的用电有了保障;家家户户门前的土路,也都变成了青石板路……

从年人均纯收入1668元年人均纯收入8313元,短短几年,十八洞村就实现了脱贫,并逐步走上了致富“快车道”。用村民们的话说“感谢总书记的关怀”,话语间充满了对总书记的感激。正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才使得像十八洞村这样的贫困村摆脱了贫困,村民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好。十八洞村的变化 ,也让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一起奔小康的美好景象!

上篇: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下篇:校园欺凌情节恶劣的必须依法惩处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