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6岁,五年前随女儿搬迁到这里生活,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天天闷在家里。社区妇联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时知道了我的烦恼,建议我走进这里的老年大学。我一口气报了舞蹈、戏曲、腰鼓、朗诵四个班,除了这些,还经常能听到健康知识讲座等。五年来,社区老年大学不断拓展课程,让我们这些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活出了生活新滋味。
——徐荣珍(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居民)
2011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和县,和姐姐一起接手母亲创办的园林公司。五年来,我们把曾经荒芜的1500亩丘陵,开发成了以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为载体的新型旅游景点,创造了大量税收和每年近400个就业岗位。我们也承担起社会责任,帮扶贫困户和老弱病残人员、资助了50多名贫困学生。五年来,我们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除了我们的艰苦奋斗,更要感谢女性创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政府、妇联对女性创业给予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马丽(马鞍山市安徽林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
六年前来大圩镇开始创业做现代农业,刚开始两年,付出了很多辛苦努力却发展缓慢。还是要感谢大圩镇“徽姑娘”妇女创业联合会,吸纳我进入成为理事会成员,可以向其他创业姐妹讨教经验。今年妇联区域化改革,我又当选包河区妇联执委,领办了咱们大圩镇“徽姑娘”电商平台创建项目,平台试运行半年,已经在大圩“葡萄节”期间,帮45户农户销售出17.4万斤葡萄。
——范淑丽(合肥市大圩镇创业女能手)
我曾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幼儿园老师,前几年村妇联组织了军鼓队、腰鼓队,就邀请我担任指导老师。随着乡村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丰富了的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姐妹们加入到广场舞、健身操的队伍,姐妹们支持,我又成了她们的“领队”。因为热心村里公共事务,今年村里妇代会改妇联,举行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我有幸当选村妇联执委,成了名正言顺的妇联人,在兴奋之余,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为村民服务的热情更高了。
—— 董春兰(宣城市寒亭镇通津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