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近年来,随着家事案件类型的日益多样化,矛盾化解难度日益加大。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发布涉家事纠纷专业化审判白皮书,概括了目前家事纠纷案件的情况、特点、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设想和建议。
一中院院长吴在存表示:“家事纠纷案件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用更加柔性化的方式依法依规处理,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多元化超前化解该类纠纷,是当前司法改革背景下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家庭暴力、婚外情是离婚的重要诱因
自2014年4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三年多时间里,一中院共审理各类家事纠纷案件2316件,案件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离婚纠纷最多,有853件,此外财产纠纷、继承纠纷、分家析产纠纷、赡养纠纷也占较高比例。上述五类案件占全部案件的92%以上。
白皮书显示,在为数最多的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婚外情是离婚的重要诱因。在一中院专业化审判以来,以判决方式审结的443件离婚纠纷案件中,近45%的案件中当事人主张存在家庭暴力或者婚外情等情形,进而以此为由主张感情破裂要求离婚。而在上述统计的443件涉及886人的离婚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为“70后”“80后”人数最多,是诉讼离婚的主要人群。
另外,在涉遗嘱继承案件中,存在遗嘱被认定为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占比超35%,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
白皮书提出,因为当事人之间身份上的密切关系,使得当事人保留证据的意识不强,导致在维权时难以提供有力证据。例如,在统计的离婚纠纷涉家庭暴力案件中,绝大多数当事人只有自己口头陈述,即使提交了相关医院的就诊记录,但因何事受伤指向并不明确,难以确认是家庭暴力所致。
一中院副院长孙国鸣表示,家事纠纷案件的裁判范围是家庭内部矛盾,涉及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亲情、伦理等诸多因素。案件多因身份关系或基于身份关系的财产关系而产生,与其他一般民事案件相比,本身更具有较强的身份性、财产性、伦理性和社会性。“总体呈现出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法律与伦理道德相互交织渗透的复杂局面,这给法院和审理案件的法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探索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纠纷
自一中院实现家事纠纷案件专业化审判以来,加强了审判的专业化水平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白皮书显示,在团队组建上,一中院选任热爱家事审判、有一定社会阅历、综合素养较高的人员担任法官;区分不同的案由和法官的专长,在案件繁简程度和任务量总体均衡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化,形成婚姻纠纷、析产继承纠纷等不同的专业合议庭,提高了专业化的精细度;在审判理念上,以家庭为本位、维护家庭社会和谐稳定为指导思想,注重对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侧重保护。
同时,一中院着力规范化建设,自成立专业化审判庭以来,陆续出台审判和管理规范性文件20余份。其中,为引导当事人合理诚信诉讼,规范法官释明,制定出台了《涉家事纠纷诉讼指引》《涉家事纠纷释明规则》等一系列具体规定。三年多来,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家事案件审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形成了15条规范性意见,针对类型化问题向基层法院发送案件指导意见6份,有效指导了辖区审判实践,促进了裁判尺度的统一。
针对家事纠纷案件当事人人数众多、矛盾大易激化的特点,一中院进一步完善了矛盾调处化解工作机制。借助基层组织、妇联等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化、联动式的调解局面,构建诉前、诉中、诉后的调解模式,从定纷止争、减少当事人诉累的角度出发,将“案结事了”“同步执行”作为调解工作的重要标准,发挥调解效果;做好判后答疑、解释疏导、教育安抚等工作,及时沟通、及时答疑、及时化解矛盾。
“几乎所有的家事纠纷皆是因情感纠葛、心理问题和亲情关系恶化所导致,当事人极易情绪化。因此,寻找柔性化的处理机制,避免用判决这种刚性方法生硬处理家事纠纷,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是我们一直在探讨和摸索的。”孙国鸣说,“不仅让公平正义实现,而且让正义以感受到温暖的方式实现。”
未来专业化审判建设机制的设想
面对目前家事纠纷审判实践中跨专业领域的深度交错、法律与伦理交融下对事实的评价困难重重、法律规范不足与司法审判实践难以协调、举证能力与实现公平的内心期许两相背离、传统的刚性机制与家事的柔性矛盾亟待解决等问题,白皮书提出了对于专业化审判建设机制的设想。
首先,优化专业审判团队的构建,探索采用“三三二”配置模式,即一个专业审判团队包括三名员额法官,三名法官助理,二名书记员,同时,每个审判团队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法官。对家事法官助理的选任,积极引入具有心理学、社会学背景的人员。
在法官职权干预职能方面,白皮书提出,要依法扩大法官依职权调查取证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比如,对当事人自身力量确实难以取得的证据,根据当事人申请予以调取;探索建立庭前财产申报制度,对确定离婚的案件,要求当事人申报财产,并告知不按时如实申报的法律后果;注意限制当事人自认的效力,以防止虚假诉讼或者双方串通侵害第三人利益;加强家事审判中的释明,对家事案件双方的诉求进行引导、固定,对涉及举证、自认、鉴定等重要情形进行释明,以维护当事人权益。
基于家事案件的复杂程度及对当事人感情修复工作所需时间,白皮书指出,“目前家事纠纷案件审限规定过于刚性,总体偏短,并不能满足家事纠纷案件审理的实际需要。”
“家事案件中当事人感情弥合及关系修复工作同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白皮书认为,家事纠纷案件审限的设置应当与需要完成的案件工作量相联系,通过对过往案件的统计分析,测算需要完成案件的工作用时,对审判资源进行合理化配制。同时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审限弹性调整和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