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9/m201709170c6245c776e440fa8bcf1485a7901636.jpg
□ 小尘 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愿望。当这种愿望与学校教育发生矛盾——统一的、标准化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部分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9/17/042294.html

等待处理…

别让孩子为家长的教育理想买单

2017/9/17

□ 小尘

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愿望。当这种愿望与学校教育发生矛盾——统一的、标准化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部分家长和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时,一些家长选择了拒绝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选择“在家上学”。

很显然,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不认同目前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其矛头直指应试教育,认为这种“填鸭式”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教育的“流水线”上不能自拔。他们希望尊重孩子的天性,以个性化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纯净、安全的成长环境。

家长的愿望如此美好,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术业有专攻”。从传统文化传承层面来说,无论是让孩子在家读经典,还是送去国学班、读经班、私塾,都面临辨别真伪的问题。近几年国学热,各种私塾、国学班鱼龙混杂,缺乏相应的规范,如同小“作坊”;教育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教孩子读“经”上,死记硬背。有的教学人员对国学了解甚少、认识浅薄,己之昏昏显然难以令人昭昭,孩子也不可能从中学到醇正的国学知识。

“在家上学”通常由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家长来负责。然而,知识水平是一回事,教育能力又是另一回事,高学历的家长并不见得是合格的教师。从广义的知识层面来讲,即使家长涉猎的知识面再广,也很难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存在短板现象,很难保障儿童少年全面、系统地掌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

教育最大的作用不是教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其社会化的过程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家上学”的孩子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缺少小伙伴的陪伴,与人交往的经验不足,即便是在私塾、国学班,孩子的生活学习空间也比较封闭,交往范围有限。既失去许多乐趣,也影响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就国内目前的状况而言,“在家上学”有悖于义务教育法,但这种现象并非我国所独有。从20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家上学”就已经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最初也曾遭遇争议。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全国州教育委员会协会建议,各州应为家庭教学建立标准,诸如家长应有教师资格证书,应采用获得认可的教材,重视学生在基本学科的表现。家长也要定期向学校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家长能胜任教学。同时,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认可度、社区支持和资源共享体系等等,“在家上学”成为合法的教育类型,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

相比之下,时下国内“在家上学”的状况显然不容乐观,应该被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对其有清晰界定:比如采取注册制等形式,让“在家上学”家庭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备案;明确父母的教学资格、采用获得认可的教材、监督教师的教育质量,同时,制定相应的学历认定办法,明确“在家上学”学生参加中考、高考等统一考试的资格等,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与问题,别让孩子为家长的教育理想买单,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

上篇:“在家上学”是探索还是冒险?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