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青海省第3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家政服务(家庭餐制作)实操考试现场,学员3人一组开展厨艺比拼。 (童心/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近年来,青海省妇女干部学校在省妇联的工作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妇女意愿,致力于面向全省农村、牧区留守妇女提供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报名、培训、鉴定、招工、就业“一条龙”服务,实现了“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培训即就业”的良性循环,逐渐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促就业培训模式。
校企资源共享,培训与市场零距离对接
青海省妇女干部学校与社会上口碑好、信誉度高、规范运营的家政服务类企业合作,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联合招生、共同培训、鉴定持证、优先就业,既解决学校招生、企业招工问题,又合理共享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就业。
该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校企共用师资力量,学校除聘请相关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教师外,同时聘请合作企业中的业务经理、技术骨干、企业一线骨干员工为专业课教师;二是校企共享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生产车间作为实训基地。
从2016年至今,学校已开展18期384人月嫂专业校企合作培训班,共346人成功就业,有的学员就业后月薪高达万元。
争取培训项目,多方联动促进就业
青海省妇干校同基层妇联合作,积极争取妇女技能培训项目,惠及更多妇女群众。近年来,学校主要争取到三方面的培训项目资金,分别包括 “国际农发基金非农生计扶贫项目”、青海省妇联“阳光工程”、“西宁市政府补贴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
其中,借助“国际农发基金非农生计扶贫项目”,学校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有就业前景的地区,遴选当地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妇女进行中式烹饪、农家乐、能力提升建设的培训。
2016年湟源县妇联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广泛筛选,选定了湟源县日月乡、东峡乡、和平乡6个村的妇女群众作为培训对象,学校通过招投标争取到项目培训部分,共开展6期176人培训。
青海省妇联“阳光工程”项目主要帮助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及农牧区贫困妇女学习技能,开展如月嫂、养老护理等专业培训;针对农牧区妇女则是由学校送教下乡。
这些经过培训的学员有的结业后从事农家乐等餐饮、家政等行业,实现灵活就业;有些准备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妇女,学习了如何分析市场、资金筹措、成本核算和市场推广等内容,增强了能力……这些教学成果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一条龙”服务,达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培训即就业”
在多年的培训实践中,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深入调研基层妇女群众培训要求的前提下,青海省妇干校,逐步打造出了妇字号精品培训品牌,在业界和学员中广受好评。
如一些企业招工后,主动联系到学校,将全体新员工交由学校进行对口专业的培训,就业率达100%,且客户满意度高。
在培训专业选择上,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市场需求,吸引愿意学习、能够就业的妇女,在刺绣、家政、烹饪等的基础上,根据近年国家政策变化,大力开展市场前景良好的月嫂、养老护理、农家乐的培训。
学校还充分调研基层妇女群众培训需求,通过推出教学“菜单”,根据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和班次特点,让学员“点菜”,量身订制符合学员“口味”的课程体系。
自2012年以来,青海省妇女干部学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妇女技能培训250期11299人,就业率高达68%。2016年就业率达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