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具体关注一花一草一鸟一兽,自己才能与那些公共知识关联起来,由此对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产生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领悟。
■ 陈超群
今天看外面雨停了,就出去走走。兴致突发走了一条平日从不去的路,竟意外地在大学城南面一处未开发地带发现一片小而清澈的湖。湖的三面长满了荔枝树和各种热带植物,而有一面正好对着行道。掀开路边大花紫薇的叶子,钻过去一看,湖景豁然开朗,水清影绿,鹭鸟飞翔,好景致!正是在此情景下,眼睛的余光被一种紫莹莹、粉扑扑的颜色吸引——是一丛没见过的野花,就在我脚边,正临湖照水,开得分外妖娆。
发现新的植物了!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举起相机连拍了好几张之后,才细细欣赏起它来。只见花瓣单层,迎着光看起来又薄又嫩,花心吐出长长的鹅黄花蕊,弯弯如钩,整株植物被周围茂盛的野草遮掩,但其最高的部分仍胜出一头,叶片有明显的五出脉,质感似有绒毛。
说是以前没见过的野花,实际上对于植物爱好者来说,因为看得多了,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知识积累,见到不认识的植物,望闻问切一番,也能大概判断个一二,循着猜测去查图谱或者资料,能够比较快地求证植物的名字。比如眼前这株,我觉得很像野牡丹科的毛稔。按照毛稔去查,发现它与毛稔极为相像,但又不是毛稔。毛稔一般有七八片花瓣,而它只有五瓣。它是野牡丹。
但是别误会了,野牡丹不是野生的牡丹,即不是我们传统概念中国色天香的“牡丹”,两者是完全不同科属种的植物。牡丹春天开花,为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野牡丹则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常绿小灌木。
我看到的这株野牡丹,倒是与以前常见的深圳园林美化植物巴西野牡丹是同科植物,再一想,形态上也是与巴西野牡丹非常相似的,只是巴西野牡丹的紫色更为浓烈,已紫得发蓝发干,而野牡丹则相对清淡水润。
野牡丹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据《中国植物志》,野牡丹又叫山石榴(台湾),大金香炉、猪古稔(广东),豹牙兰(云南)。根、叶可消积滞、收敛止血,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便血等症;叶捣烂外敷或用干粉,作外伤止血药。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发现,如果一个地方能生长野牡丹,那么这块土地往往呈酸性,所以称之“酸土指示植物”。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我“发现”了它!在这个我已经非常熟悉的校园,我发现了不认识的植物,并且根据判断查阅资料进一步准确地了解了它,由此享受到了令人无比愉悦的发现的乐趣。
没错,发现的乐趣。就像北京大学的博物学教授刘华杰说的,“发现并不只是科学前沿的专利,每一发现也未必要写成 SCI 文章发表出来”,自古以来,与自然博物或者说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已积累很多,书籍浩如烟海,“但与你、我、他何干”,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具体关注一花一草一鸟一兽,自己才能与那些公共知识关联起来,由此对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产生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领悟。
时不时就有新的发现,这是博物多么迷人之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