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南端的阳谷县,因武松曾在这里的景阳冈打虎而被人所熟知。而如今,这座古城已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汽车坐垫第一城”,这其中的发展,与阳谷县的一位女能人是分不开的。她,就是张平汽车饰品有限公司的经理张平。
张平汽车饰品有限公司是江北最大的汽车坐垫妇字号龙头企业,带动了阳谷及周边县市500余家汽车坐垫企业。如今阳谷县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汽车坐垫产量占据全国坐垫市场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坐垫生产基地,被中国汽车市场总会授予“中国汽车坐垫第一城——阳谷”荣誉称号。
“状元”被迫下岗 妇联牵线“下海”
张平17岁那年,以阳谷县中专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山东省电影学校,后来被分配到阳谷县电影院。谁想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县一级电影放映业务越来越少。1990年,张平下岗了。
“我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很难熬,我觉得我必须得出去闯一闯。”摆地摊、赶夜市,张平吃过许多苦,也尝试过许多的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阳谷县妇联举办的手工编织培训班,“那个培训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女性创业就应该根据女性的特点寻找自己的路子。”
1991年,从亲戚那里东拼西凑借了3000元钱,张平正式开办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店——毛线专营商店,这也是当时阳谷第一家毛线店。
半年后,张平不满足于只销售毛线,她购进了编织机,开始为顾客量身定做成品毛衣。做出来的成品越卖越好,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好局面。
生意越做越好,张平打算扩大规模,她想到了同时期下岗的姐妹们。为了发动下岗姐妹加入编织毛衣行列,张平每天早出晚归在阳谷县城大街上摆摊,做演示招揽过往群众观看。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过了一段时间,也只有几个姐妹加入进来。
阳谷县妇联于是帮助她开办了免费编织技能培训班,向妇女宣传毛衣编织创业的优势。消息很快传遍阳谷城乡,一股毛衣编织风在阳谷周边区域迅速刮起。
困难时期毅然转行 不能让姐妹们失望
2002年,因市场经济的变化,张平的毛线店越来越揽不到生意,姐妹们的薪水也越发越少。“这些姐妹们都是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我不能让她们再一次下岗。”
张平带着编钩老师全国各地外出观摩,采购各色各样的钩编线。经过努力,张平开发出了别具特色的沙发垫、杯子垫。“拿到市场上一试,反映还不错,于是加入这个编织队伍的姐妹们就越来越多。”但由于当时经验不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一边是热情高涨的加工户,一边是越积越多的产品,张平降低门槛找客户,但还是不断有客户退货。
“我当时很灰心,常常掉眼泪,真想放弃不干了。但那些下岗的姐妹们都是慕名来投奔我的,就冲这个,别说不干了,就是干不好都不行啊。”
经过不断考察、调研,跑市场,她发现汽车坐垫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巨大的商机。张平决定改行,做汽车坐垫。
凭着十几年积累的编织经验,接连几个通宵、精心钻研、反复试验、编织出第一批“一枝梅”品牌座垫投放到市场后,就遭到客户“疯抢”,这不仅彻底解决了经营危机,而且坐垫生意越来越好,短短四年,产品彻底打开了销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阳谷县妇联通过各级妇女组织,帮助张平“招兵买马”,将更多的妇女姐妹们组织起来,从当初的“巾帼编织俱乐部”到“巾帼编织钩编厂”,再到“巾帼编织工艺商行”,越做越大,张平成为阳谷第一个走上汽车坐垫的行业之路的“领头雁”。
2007年8月,张平用自己的名字正式注册了“阳谷张平汽车饰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手编汽车坐垫的研发、制作和销售。目前,公司占地60余亩,下设抽丝、纺绳、编织、合成四个分公司,拥有两个汽车坐垫品牌。
形成产业集群 带动周边妇女
目前,阳谷县汽车坐垫的从业人员从当初的两人发展到现在的10万余人,人均每年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除了下岗女工、留守女农民,还有一些返乡女农民工也加入了编织大军,利用农村庭院宽敞的优势,干起了编织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手工作坊。
为了扩大汽车坐垫生产规模,阳谷县妇联还在各乡(镇、街道)建立编织示范点100余个,有的乡镇妇联主席亲自上阵担任示范点负责人,组织人员,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共召集编织工5000余名。
在张平的带动下,阳谷及周边县市发展坐垫企业1000余家。阳谷年产汽车坐垫1000万套,年产值达18亿元。阳谷县的发展,离不开张平等阳谷县妇女的付出,她们这支“巾帼队伍”所焕发出的力量,不仅成就了自我,更造就出了今天的“中国汽车坐垫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