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是生活的勇者,她遵从内心的召唤,活成自己的样子。残疾又怎么样?诋毁又怎么样?无论生活亮出怎样的风刀霜剑,她执拗地不肯屈服,不肯被掩埋,和她的诗歌一起散发着光芒。
■ 叶淑媛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于2017年7月2日在全国首映。这是一部唯一入围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内地纪录片,并在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夺得了长片主竞赛单元最有分量的大奖——评委会大奖。而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被誉为“纪录片界奥斯卡”。
余秀华成名之时即被贴上“脑瘫诗人”的标签。但余秀华的诗歌成就不是纪录片的主要展示对象。影片以余秀华的婚姻生活作为切入口,带我们走近她的世界。
余秀华,一位有脑瘫后遗症的乡村女人,摇摇晃晃地走路,口齿不清地说话。她的家乡在湖北钟祥石牌镇一个叫做横店的乡村。这里麦浪滚滚,她的身影出现在乡间小路上,割草,打柴火,踉踉跄跄难免摔跤。她也会在自家门口支一张小桌子写诗,坐在田野的青草地写诗。可在她40岁之前,也没多少人注意到她的诗。19岁那年,一个身体健康的男人娶了她,他们有一个现在已经上武汉大学的儿子。余秀华似乎应该满足了。然而,她离婚了,在她成名之后。但究竟意味着什么?
影片让我们看到的余秀华是一位率性的、坚强的、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人。在她成名前,就无数次想与丈夫离婚。她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年底才会回家,也带不回来多少钱。两个人也无话可说,在一起就是拌嘴。余秀华摔跤了,丈夫对此不是心疼而是嘲笑,更别说理解她写诗了。作为余秀华精神支柱的母亲,也是反对她离婚的,想让余秀华维持家的完整。
而对于余秀华来说,她觉得形式上的完整并没有什么意义,生命意义上的完整才是心灵的追求。她说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切肤之爱和灵魂之爱都没有经历过,她不甘心。她一直在盼望着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我们看到余秀华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个因身体残疾而被爱放逐的女人,书写着美好的爱情:“因为我爱你/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余秀华对爱情的态度,就像阳光透过水晶,折射着她健康美好的心灵。
2014年11月,因为诗刊社公众号对余秀华的推介,她一举成名。不过,在常人眼里,这个摇摇晃晃的女人,这个行动表情都不自然的女人,就算再有才华,就算成名了,又能怎样?
2015年,她竟然要离婚。对于婚姻,余秀华从一结婚就感觉到错了。婚姻没有给她温暖,而身体残疾却经常被羞辱,那么,她还不如选择孤独。就像她的诗《婚姻》:“我多么喜欢孤独。喜欢黄昏的时候一个人在河边/洗去身上的伤痕/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让我离开,给我自由。”
成名后的余秀华,有能力离婚了。她给了丈夫15万元钱,结束了婚姻。离婚后,有人问余秀华是什么样的感觉?她说她感到悲凉。悲凉不是因为夫妻分开,而是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在离婚了和没离婚时竟然一样,没有分开的怨恨情伤之类的感觉。
没有人理解余秀华,旁人觉得她成名之后离婚,她就是“陈世美”。离婚后,母亲也不理解她。母亲说余秀华“心硬”。不过,在我看来,“心硬”是余秀华唯一能够抗争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那么,余秀华是一位生活的勇者吗?是一位无所畏惧的勇士吗?她说:“命运不知道把我往哪儿推,会不会忽然间摔下来,粉身碎骨。”这是成名后的余秀华真实的内心世界。这句话凝聚着她的生活。让人想起她成名前乡村生活里所有的伤害:她对无法医治的残疾的忍受,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的伤痛,也包括贫穷的生活,世人的质疑,轻慢,鄙薄给予她的辛酸。她对生活的抗拒里有多少自卑和无奈啊。现在,她成名了,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她感恩:“人生到此,仿佛所有的不幸、磨难,都得到了回报。我觉得我超过了我应该得到的。”然而,她仍然心存忧惧。这个一开始就被命运放逐的女人,走过荆棘丛生的道路,她不敢相信命运现在向她铺开了开满鲜花的坦途。唉,借用这句现在人们都在说的话:谁的人间不摇晃?所以,谁会是这个世间毫不畏惧的勇士?
无论如何,余秀华是生活的勇者,她遵从内心的召唤,活成自己的样子。残疾又怎么样?诋毁又怎么样?无论生活亮出怎样的风刀霜剑,她执拗地不肯屈服,不肯被掩埋,和她的诗歌一起散发着光芒。确实,每个人都应该心有所系,努力活成有光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