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改青
近日,上海徐汇区计划和上海电信合作,在保留公用电话亭原有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加入阅读元素和智能触摸屏,把传统的电话亭改造成“悦读亭”,对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首批6座“悦读亭”将位于徐汇区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最早一座有望近期出现在风貌区内的复兴路。(8月23日《解放日报》)
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曾经风靡一时的街头电话亭逐渐遭到市场淘汰,无人问津,只当摆设,甚至成为大煞风景的存在。比如,有些被小广告霸占成了广告亭,有些变身废品收购点或者垃圾场,还有的沦为公共厕所,污秽不堪,甚至有些因为遭到人为破坏残缺不全不得不拆除。小小的电话亭不仅考验着城市管理能力,也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智慧。
公共电话亭带有明显的公益属性,是满足便民需要的一种工具。尽管如今这种功能已经弱化,但盲目拆除并非明智之举。一方面它仍然担负着通话的功能,尤其是在遭遇车祸、灾难等紧急情况时可以发挥重要的报警救命作用。一旦拆除,无疑剥夺了紧急时刻救命的通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当初建设时耗费了不少资金,一拆了之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与其拆除,不如加以改善,创新发展,赋予新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上海市才积极寻求发展空间,挖掘市场潜力,将电话亭变成“悦读亭”。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不仅给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方便公众阅读,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可谓一举两得,彰显了管理和发展智慧。
另外,在改造电话亭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除了变成“悦读亭”外,还可以改造成其他设施。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便民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开发,实现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地利用。比如可以改造成茶水亭,方便环卫工、交警等需要;也可以在里面设置充电设施、雨伞、常用药品,方便公众需要等等,这些都是拯救公共电话亭的有效途径。不管怎样,公共电话亭应该成为城市的一种标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未来,这也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