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2015年的1月1日,堪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向污染严重的违法企业露出利齿钢牙。也正是在那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蓝天”,这不仅是百姓的期盼,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5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环保力度,环境治理的法规及相关政策纷纷出台,环保投资力度持续加码,产业升级和新能源替代得到有效促进,一系列做法让祖国的绿水青山渐露新颜,让头顶的天空更加湛蓝。
清洁能源替代让天空重现湛蓝
今年春节,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聂各庄村的李大爷明显感觉到,自去年11月份全村完成“煤改电”、不再靠烧煤取暖后,村里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好转。
“过去冬天烧煤的时候,村里简直就是脏乱差,不光外面空气不好,每次烧煤添火时都弄得乌烟瘴气,浑身都是煤灰。”李大爷和爱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要保证家里三间屋子冬天都能比较暖和,一个冬天光烧煤就要5000多元。
烧合格的煤还好,但总有些人图便宜,烧的是烟煤,“谁家烧烟煤,烟囱口黄烟滚滚,走过路过直齁嗓子、喘不过气来。”说起过去,李大爷直皱眉头。
在李大爷看来,过去烧煤取暖使得村里居住环境很差,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是有目共睹,但“不是老百姓没有环境保护的觉悟,而是经济条件决定了老百姓只能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烧煤方式取暖。”
而“煤改电”入村后,“只要按下按钮,就能实现恒温,冬天取暖与往年相比不光舒服、省力、便宜,空气里再也没有呛人的煤烟味儿了。”李大爷高兴地说。
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空气质量改善阶段性目标的决战之年。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改善空气质量,跟能源消耗量和能源清洁度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展开大规模“煤改电”工程,重点聚焦散煤治理。
“人民群众对良好空气质量的期盼,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正常且正当的。”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梁文玥表示,为满足市民期许,近五年来,北京市已完成农村地区663个村散煤改清洁能源,实现了核心区、城六区和通州区基本“无燃煤锅炉”。
随之而来的,是“空气质量确实比以往好多了”。梁文玥表示,截至7月底,北京市PM2.5累计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为近五年最低。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0个百分点。大气污染治理初步取得积极进展。
绿水青山还百姓生态和谐
2015年,《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以生物肥替代化肥、分布式污水集中处理、监督企业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等种种做法,不仅让百姓身边的河流湖泊更清澈,也让老百姓由衷感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了。
“以前俺们这里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住山西省吕梁市信义镇的村民小刘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展集中分布式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山更青,水更绿,不仅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了,还盘活了乡村经济,“水清、山绿、景美、宜居”的美好乡村生活直达百姓心底。
“这五年,我国的环保事业有了很大进展。”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告诉记者,从事环保事业20多年来,他看到,现在的环保工作“更多体现在行动和实践中,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在骆建华看来,不管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经济发展规划,还是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的建设要求,都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分量。
他说,从能源结构角度看,就如何快速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能源,以及对燃煤的监管,都有了具体措施。煤炭的消费总量和煤炭在整个能源的消费比重都在下降,煤炭消费峰值的提前到来,这是实现能源消费结构转变的重要标志,非常不易;从产业结构角度看,这几年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得到了遏制,一些产业总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长幅度也比以往小多了;从立法执法角度,更是有了明显进步。五年来,我们有了“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壤十条”相继发布。这些法律相较过去更加具体,便于操作,处罚力度也加大了,依法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老百姓的期待很实在。”骆建华也在走访中了解到,过去老百姓更多关心怎么富起来,现在则更多关心环境怎么绿起来、好起来。在接下来的环保工作中,骆建华认为,要让老百姓在环保事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