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在过去的5年里,在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下,我国就业人数增长、就业结构保持了良好态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5年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以下的较低水平,2016年末为4.02%,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
就业稳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而这背后是我国始终坚持把就业创业置于发展的优先位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农民工就业创业、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等重点群体就业政策的出台,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的就业之路更加宽广,人生价值得以更加充分地体现。
一系列促就业政策成效赫然
全球著名商业教育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就业”表现在全球63个主要经济体中名列首位。“这些年我们一直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在就业方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非常难得。” 中国劳动保障科研院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表示。
“放眼世界,五年时间内累计新增就业达到6000多万,这是极为罕见的。”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在近日人社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也如此表示。
对于这样的成绩,郑东亮介绍说,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效联动,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源于我国推出的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郑东亮说,这几年,我国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基层组织,对老百姓的就业都非常重视,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小陈,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自己的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想找个满意的工作不太容易。”小陈得知政府对高校毕业生有免费的培训服务后,便报名参加了机床安装、调试培训等。经过培训,目前他已与一家机械制造公司签约。
像小陈这样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就业的还有很多。
郑东亮说,就劳动力供给来说,高校毕业生每年近800万人的就业,占了很大的就业比重。从政策上看,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比如,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人社部实名制登记,填写就业意愿,人社部会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培训和指导,或者一些基层公共的管理岗位,比如大学生村官等。“据我们调查,这项举措在各地普遍落实得都很好。”郑东亮说。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的实施开展,促进更多毕业生就业创业;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整体平稳有序,2016年中央财政拿出1000亿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去产能行业职工安置,共有72.6万职工得到多渠道妥善安置;2012~2016年累计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9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81万人,共帮扶28万户零就业家庭中每户至少1人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双创带来就业倍增效应
30岁的邓庆是江西瑞金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参与到当地“打造万亩脐橙基地”的项目中,他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当地政府主动与邓庆联系,和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为邓庆发放了一笔10万元的财政惠农免息贷款,还帮他联系了农业技术专家,对种植脐橙给予技术指导。
邓庆是千百万回乡创业人员中的一个。
五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创业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重要源泉。数字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年均增速13.4%,其中新登记企业年均增速30.3%。今年1月至5月份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增长了14.7%,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1.56万户。
其中,在政策的驱动下,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高涨,2013年以来,高校毕业生连续四年实现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2016年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超过450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根据人社部对2000个行政村的监测,今年一季度末,返乡农民工中有近10%选择了创业。
郑东亮介绍说,这些年,“双创”已经成为创新驱动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个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来推动“双创”,比如《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了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等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从效果来看,成绩显著。政策惠及的人群不仅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困难群体,促‘双创’政策更像一个普惠政策,只要你有创业意愿的,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支持。”郑东亮说。
同时,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显现。据郑东亮提供的调查数据,平均一个创业项目可以吸纳七八个人就业。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对此表示,我国创业氛围、环境在不断优化、改善,创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出台的诸多措施正是要给这些创业者一个良好的启动和发展空间。
结构优化就业选择更多
31岁的李鹏程来自河北保定农村,而今在北京做快递员已经有三年,“虽然每天风吹日晒,但挣得不少,主要是心里更有底了,因为现在的就业选择更多了,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李鹏程说。
侯亮在北京一家工厂生产线上工作了4年,工资总在每月两三千元。自从侯亮做起了代驾,每天晚上接上几单,收入竟然比固定工作的收入翻倍。
郑东亮说,在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市场上出现了更多更灵活的经济新业态,大大提高了就业弹性,这其中不仅有全职的,还有兼职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
在卢爱红看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就业方式的出现,增强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2013年至2016年,我国服务业就业累计增加6067万人,就业人数占比从36.1%升至43.5%,增加7.4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重要特点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强。” 卢爱红说。
“对于这些新业态的发展,我国在政策上是非常包容的。尽管在发展初始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政府没有一棒子打死,而是通过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来接受这些新形态。这对于促进就业,或者一些人充分就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郑东亮说。
“新产业、新经济的不断涌现,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郑东亮说,“在这个大背景下,劳动者的获得感肯定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