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8/m20170813ca107a93d980412382982452d7097d99.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暑假来临,孩子们有了相对宽松的时间。不少家长或出于让孩子在观察实物中感受别样的学习方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8/13/041248.html

等待处理…

让孩子爱上博物馆

2017/8/13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暑假来临,孩子们有了相对宽松的时间。不少家长或出于让孩子在观察实物中感受别样的学习方式,使其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或为了和孩子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性作业;抑或是增加孩子假期游玩的一个去处……总之,每年的寒暑假,都是中小学生们参观博物馆的旺季。

博物馆里集纳了人类文明的精华,丰富多彩的实物展项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是除了学校之外不可多得的大课堂,是孩子们天然的学习空间。但是,要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除了学校、博物馆教育者之外,家长也需要做些功课,以便最大化地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使孩子能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对博物馆产生“情感依恋”,将来他会知道去博物馆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博物馆体验类似“旅游观光”

9岁的郝佳喜欢看展览,她平均两个月去一次博物馆。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去得最多的是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美术馆、炎黄艺术馆,如果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有比较好的展览,爸爸妈妈也带我去,比如前段时间国博举办的《卢浮宫的创想》、英国《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意大利设计艺术展》,还有《韩美林八十大展》。”郝佳的妈妈梁女士介绍,女儿喜欢画画,所以一直以来经常带她去看画展,也参观博物馆,以历史、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居多。“这些年来,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经历,确实让女儿开了不少眼界,想象力也更丰富了。”

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有不少孩子并不喜欢参观博物馆。

暑假伊始,北京家长冯蕾就带着12岁的女儿肖潇去西安旅游,兵马俑博物馆自然是不可错过的一站,冯蕾原计划用半天的时间和女儿一起仔细看看,让肖潇通过亲眼看见兵马俑规模之宏达、壮观,陶俑形象之栩栩如生,进一步理解课本中对兵马俑的描述,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伟大。没想到,肖潇对此并不感兴趣,“草草看完一号坑,就提议去下一个景点,根本不想看二号坑和三号坑了。”冯蕾说。

冯蕾告诉记者:“除了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可以边看边玩,女儿对其他的博物馆、美术馆一类的展馆一向兴趣不大,偶尔去一下,多半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拍拍照片、拿点简介,回来做张手抄报交差。原以为千姿百态的兵马俑能吸引她,没想到她对此没什么感觉,我感到挺遗憾的。”

记者在中国科技馆随机采访了数位家长,他们一致认同参观各类博物馆能开拓孩子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博物馆体验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并希望孩子能养成逛博物馆的习惯。

然而,当问及带孩子去博物馆的频率时,只有两位幼儿家长表示大约一两个月带孩子去一次。其中的一位父亲透露,因为儿子喜欢中国科技馆科学乐园中的体验项目和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中的一些互动项目,所以去得比较频繁。多数家长则表示半年左右带孩子去一次,普遍集中在寒暑假,而且是不同的博物馆。“孩子上学以后,除了学校的功课,还有课外班,再学点特长,周末的时间也比较紧张,所以,博物馆体验就成了类似‘旅游观光’的一次性项目了。”一位家长说,旁边的几位家长点头认同。

除了缺少时间,一些家长直言:“对于博物馆,我们不是很懂,如果不补课,很多内容自己根本看不明白,更不知道带孩子看什么,也很怕有些问题被孩子问住,所以并不积极带孩子去。”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家长们希望孩子借助博物馆获取知识,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利用博物馆学习。

从感性入手 让孩子喜欢上博物馆

博物馆是所有人终生学习的场所,不仅仅是孩子。因此,要想培养起孩子对博物馆的兴趣,进而爱上博物馆,家长得先破除自身对博物馆的“恐惧”,不要怕被孩子问倒,要坚信父母才是带领孩子走进博物馆的最好老师。

用你的兴趣感染孩子 孩子的兴趣往往受家长的影响。对于一些好的展览,比如油画展、文物展,家长即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也应表现出对展览的兴趣,不妨先尝试在博物馆的网站上浏览一下,了解一些与展览相关的知识点和趣味点,做好参观前的“预习功课”,这就是家长内心深处的学习需求,即好奇心。当家长对某个展览投入很多精力,了解其中的很多背景知识,他的这种学习的热情会自然而然地感染孩子,一家人走进博物馆,走近历史、发现艺术,一起探究,亲子“同学”。

注重细节 激发孩子的热情 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别给他们太多的硬性指标,比如布置孩子不喜欢的观后感之类的作业。参观的主要目的是看、是体验。当然,多数没有什么博物馆经验的孩子往往会走马观花,很快看完所有的宝贝。这时,家长的仔细观看和善于发现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很好地引导——或许,妈妈发现某件砖雕上有只小老鼠或小螃蟹,抑或发现在某个鼻烟壶上的小角落里有个怪兽、看到某件名人画卷上很独特的签名、看到画中远山树林中的一只鸟……这些小惊喜都会让孩子不自觉地留心展品上有趣的细节,发现和感受世界之大、艺术之美、历史之宏大、科学之神奇,体验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增加对博物馆的兴趣。

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 孩子的年龄不同,兴趣点也不同。但如果展馆的内容能够吸引孩子参与,孩子往往会喜欢。家长刘女士表示:“儿子从三岁半第一次去中国科技馆的科学乐园开始就喜欢上了,一直到小学三年级,有空就要去,每次都有新体验,那是一个供孩子‘玩科学’的地方。现在儿子读初一了,又迷上了科技馆的其他分馆。”

所以,最初带孩子去博物馆,可以选择那些互动项目、体验项目多的场馆,如科技类和自然类的博物馆,容易引导孩子参与,古建和遗址类博物馆可以边玩边讲,以玩为主。对没有这类活动的展览而言,家长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诸如“寻宝”“发现不同”等操作简单的游戏,增加参观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至于艺术类的博物馆,不妨根据孩子的年龄,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比如,观看一幅水果静物的油画,年龄小的孩子看到桃子和葡萄很容易想到它们好不好吃,这时父母趁机启发孩子想想水蜜桃和葡萄的味道、想想果树和大片丰收的果园,然后,再仔细观察画中的一缕阳光、水蜜桃中晶莹的露珠,以及紫葡萄上挂着的白霜,这是一种更立体、多元化的体验,孩子或许会因此喜欢上美术馆。

利用博物馆深度学习

在很多家长看来,参观博物馆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但部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孩子可以利用它进行深度学习。

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 孩子爱上博物馆源于那些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经常带孩子去他感兴趣的博物馆,帮助他学会利用博物馆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参观前,家长先从网上了解一下展览的主题和大致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寻找或竞猜题目;拍下或打印出某一展品的局部,给孩子一些提示,让他在馆内找相应的展品等等,引导孩子边找答案边参观,带着问题、在游戏中学习。

当孩子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引导孩子在参观前自己查阅相应的资料,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和与之相关的内容;启发孩子将这些书本上的内容与博物馆中的实物结合起来,这样参观,既能深入理解展览的内容、记忆深刻,又能激发孩子主动观察和思考,逐渐养成利用博物馆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必面面俱到 一些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希望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到,把所有能玩的展项都玩一遍。比如在中国科技馆的“科学乐园”,一个孩子非常专注地在“认识自己”区域玩了一会儿之后,去体验了“欢乐农庄”“小邮局”,然后,又回到“认识自己”区域玩,这时候,家长有些不耐烦了,催促孩子赶紧去玩其他的展项。实际上,家长的这种方式一方面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无法对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深度学习。

孩子是在不断重复的体验和经历中学习的,没完没了地玩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展项,正是孩子学习的方式,他们在专注于一个项目的时候是有深度思考的,进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学到东西。

逛博物馆忌讳的面面俱到、走马观花,切忌把博物馆当成景点、商场、游乐场和主题公园,都看一遍、都体验一遍、在每个展项前拍照。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博物馆活动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博物馆也在积极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因此,带孩子去一家博物馆前,父母不妨先了解一下这家博物馆都有哪些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内容、活动的时间,如果是孩子感兴趣的,最好让孩子体验一下。

当然,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是学会某个特定的知识点,或作出某个作品,而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如果孩子对某项活动感兴趣,可以把这种学习活动延伸到家里。比如孩子因为在博物馆参加观察蝴蝶的活动而对蝴蝶产生兴趣,家长就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园、郊外,观察蝴蝶;读一些介绍蝴蝶的书;也可以多次到博物馆观察蝴蝶标本。从一个兴趣点延伸开来,孩子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这取决于家长的思考与引领。

暑假,是孩子们爱上博物馆的好时机。只要家长用心,孩子就有可能带着好奇与兴趣走进博物馆,因此拥有广阔的视野,因此喜欢观察、喜欢思考,喜欢探究,也因此会多一分收获的喜悦。

上篇:没有了
下篇: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两个“砝码”?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