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8/m20170810ae5551d87c774c8ca4a6c0d673974e87.jpg
诵读传统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认字、背诵,诵读的过程之中,字句所含的观念与思想必将如影随形,融入孩童的精神血液之中。 ■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8/10/041188.html

等待处理…

为宗璞删《三字经》中的“纲常”叫好

2017/8/10

诵读传统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认字、背诵,诵读的过程之中,字句所含的观念与思想必将如影随形,融入孩童的精神血液之中。

■ 舟子

据报道,流传甚广的国学经典《三字经》近日有了一个新版本,即年已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编注的《三字经节简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认同《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的内容,宗璞大胆对其进行了一些删改,将原文中“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改为“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

近年来,国学呈复兴之势,诵读国学经典也成为蒙童教育的一大热点。人们希望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追寻、研习找到当代人精神的寄托、灵魂的渊源。据悉,《三字经》为宋儒王应麟所作,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浅显易懂,取材广泛,三字一句、整齐排列、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自元代之后,《三字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流传,还传播到韩国和日本,近代以来更被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甚至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向全世界发行。但不得不承认,浩瀚的中华文化中也有一些不适应现代的社会情景的“过去时”,编辑出版图书的人如果任其流毒扩散、谬种流传,其于人的精神危害不可谓不深,而且是“杀人于无形”,尤其是对于天真无邪、尚不具备很强的是非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所以,我为宗璞此举叫好。

至于“为什么要改”?

宗璞在该书序言中自述:“我不喜欢其中的‘三纲’思想……删去‘三纲’以后,加上了一些想法,这本书并没有坍塌,而是更精炼了,更有光彩了……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怎样取,怎样去,空谈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在这一点、那一点,这一件、那一件的具体事物中实践,把坏的清除,把好的留下。我没有专门研究过国学,知识粗浅,只能尽我微薄的力量,衔一粒沙,添给大厦。这是一粒具体的沙。”看来,与有繁复理论支撑的“改”有所不同,宗璞此举更多的是发乎情。这说明她对过时的“三纲”有着直觉的反感,且其力度丝毫不亚于理论的影响力:这种反感已经融入她的血液,成为她身体正常循环的常态。如果她尚是个“病人”——一个认同“三纲”的“病人”,她的不喜欢不至于如此强烈。此外,更令人欣赏的是她的不“空谈”,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眼下就从这本书做起。

如果把先进文化的建设、传播比作一座建设大厦的工程,那么,每个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所做的都是其中添一粒沙的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成大厦,只有每个人都保持对于先进文化的尊崇,摒弃对于落后文化的认同,在实际工作中保持这份敏感,使其成为自己的正常体感,那么,遇到需要取舍、鉴别、筛选之时,才会做出应有的正确选择与决定。据报道,宗璞删改《三字经》里“君臣”“纲常”内容的想法可谓由来已久。在其2014年年底发表的一文中,她就提到对《三字经》中“三纲”思想的不认可:“我从翟志成教授的书里知道,在秦以前,儒门的思想其实是双方都有责任的,要求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后来,变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一方绝对统治、一方绝对服从。《三字经》里的那几句话必须删除扔进垃圾堆。因为小儿读者这样多,更必须早一些改掉。以免在我们可爱的后代小脑袋瓜里又装进一些糨糊。”由此可见,作为编注者,“不喜欢”的直感之外,宗璞的“改”也是于史有理有据,绝非纯粹个人好恶使然。

万物变动不居,《三字经》也不例外,据另一编注者李存山介绍,《三字经》在元、明、清三朝都有不同的版本,现在流传最广的《三字经》版本是清朝贺兴思的“注解备要”本,《三字经节简注本》也是以这个版本为底本的。李存山表示,既然《三字经》的版本一直在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那么自民国以后,我们的政治制度较之此前的封建王朝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字经》自然也应该做出相应的修改,使之更适合现在的儿童来学习和诵读。

文化既是一个时期社会生活的观念、思维等的沉淀,同时,亦如春风化雨,与当下的社会产生密切互动,会影响、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养成。所以,不同时代的《三字经》有不同版本,并非全然照旧。那么,古人能改,今人为何不能改?当时的古人不也曾是今人吗?今天,我们既然是要造就具有平等意识和思想的现代公民,若再将“三纲者”赫然保留,让孩童一遍遍诵读,所为何来?诵读传统国学经典,肯定不仅仅是为了认字、背诵,诵读的过程之中,字句所含的观念与思想必将如影随形,融入孩童的精神血液之中,所以,“改”是自然,不改倒是守旧、懒惰与不负责任了。

上篇:《建军大业》:铭记,那段热血青春
下篇:“世界插画大展·国际安徒生奖50周年展”将开幕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