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7月24日,天刚微微亮,重庆云阳县大阳镇黄陵村75岁的村民蒋地美就起了床,准备用玉米喂野鸡。每天一早,屋后梨园1000多只小野鸡等着她去喂养。
蒋地美的老伴患有脑血栓,做不了重活,儿子杨小华多年前离异,多数时间在外打工,三个孙女,两个读大学,一个上高中,一家人开销很大。虽然年龄大了,但蒋地美老人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能干就干点,增加家庭收入。
2013年,她提出养野鸡的想法,得到了杨小华的支持。当年春天,母子俩就买回400多只野鸡崽,开始发展养殖业。但是由于缺乏防疫知识和养殖经验,不到半年,野鸡就死得只剩下50来只。养野鸡没能成功,杨小华只好又外出打工,但蒋地美没有放弃,继续小规模养殖,坚信养野鸡能赚到钱。
2015年,云阳县妇联主席何红宇开始结对帮扶蒋地美一家,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她多次给杨小华打电话沟通,希望他返乡再创业,和母亲一起发展野鸡养殖。“你母亲坚持要养下去……我们在朋友中宣传了一下,很多人都愿意来买野鸡蛋。再说,现在农村电子商务很火,很多村的鸡蛋都通过网络卖出去了。”
2016年初,在何红宇的劝说下,杨小华终于决定再回乡试一试。回到家乡,杨小华扩大了野鸡养殖规模,又整改了自家的鱼塘,开始养鱼。
时间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野鸡长大并开始下蛋,野鸡蛋堆了一屋子。为了卖出鸡蛋,杨小华凌晨两点就骑摩托车去附近街镇跑市场,到下午6点才回家,连续跑了半个月,不但销量没上去,也没卖出好价格。
何红宇得知这一情况后急了:“这么好的野鸡蛋,怎么能去和几元一斤的鸡蛋拼呢?”她马上为杨小华牵线搭桥,引入了农村电商渠道,还帮他制定了宣传计划,帮助他先在县城打开了销路。
2016年,蒋地美、杨小华母子养出了3000多只野鸡,卖出了1万多枚野鸡蛋。通过网络,他们家的野鸡蛋远销到了上海等大城市,收入也令人满意。
如今,老人有儿子做伴,返乡创业的杨小华内心也发生了变化,不愿意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一年比一年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