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7月17日电(记者 王茜 梁书斌) 公证服务一方面要便民,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另一方面又要“严把关”,严格程序、谨慎审核。这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公证行业正在努力寻求破解之道——公证服务信息化。
“要想方便群众,当务之急是推进公证业务信息化。要建设公证业务网络服务平台,提高公证申请、受理、登记、审批、出证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对于具备网上申办条件的公证事项,可以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缴费,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表示。
近期,司法部下发通知,在10个省份试点部署对部分公证事项开展群众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公证机构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申办公证需要提交材料的内容和标准在公共网络平台上公布,方便当事人查询。同时,发布办理公证的APP客户端,公开咨询电话和网上咨询路径,设置便于操作、便于审查、核实的服务流程,建立当事人与公证员沟通的交流机制,将公证服务关口前移。
公证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少,管理力量不足,可能影响公证业务质量。如何有效监管公证质量?实现“耳聪目明”?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副司长施汉生表示,同样要向信息化要战斗力、要生产力。在公证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系统运行后,公证管理部门要使用实时传输技术,全面提升行业管理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及时同步推进,避免延误。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公证业务数据和信息是一个“富矿”,不应该让它们仅仅停留在公证卷宗上,堆砌在档案库房里,而是要依法妥善地加以发掘和利用。据介绍,目前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广东、云南等地,陆续实现了公证与公安、民政、卫生、档案管理等行政部门的数据联网。
“但这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沟通协调的力度,加强与外事、公安、民政、国土、住建、卫生、档案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完善公证服务查询系统,开放给有关部门查询使用,同时实现与这些部门的数据互联对接,为办理公证业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核实手段。”熊选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