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7/m20170713b8db051237204cb7867bcb5895852932.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长路 60多岁的陶淑英没有想到,退休后,自己还能成为一个“在家门口,靠自己能力挣钱的手艺人”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7/13/040330.html

等待处理…

吉林妇联改革盯紧凝聚妇女人心

“最后一公里”就是最大着力点

2017/7/13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长路

60多岁的陶淑英没有想到,退休后,自己还能成为一个“在家门口,靠自己能力挣钱的手艺人”。

“虽然每个月也就增加了500多元的收入,但你可不知道,我的那份满足感。”在吉林省吉林市化纤社区的实训工厂里,陶淑英翻着自己刚刚完成的一副手套,满心欢喜。

“你看,我当初就是在那里接受了第一次培训。”指着社区广场上的一辆大巴车,陶淑英说,“没想到,20多天的培训之后,我就能‘上岗’啦。”

正是这辆载有10台缝纫机的流动大篷车,已让社区50多名妇女拿到了结业证,成为能即刻上岗的手套加工工人,成为妇联品牌项目——“吉林巧姐”中的一员。

吉林巧姐,与吉林网姐、吉林大姐一样,都是吉林省妇联创新组建的妇女服务平台,合称为“吉林三姐”,分别针对手工艺品制作、电子商务、家庭服务三大领域开展服务。

如今,在参与到“吉林三姐”中的妇女群众看来, “零起步”创业就业,妇联组织的服务很贴心,“恨不得能送到你家炕头上呢。”陶淑英回忆起当初参加培训,乐呵呵地说。

“好的服务品牌,首先要能落地,妇女群众才会有获得感。”吉林省妇联主席孙弘表示,“我们要加倍注重这‘最后一公里’。把工作做实了,才能真正为党凝聚起妇女人心。”

4+1,直接联系妇女制度化

在吉林省妇联改革中,打通“最后一公里”,首先始于妇联干部。

每周4天在机关工作,至少1天到基层服务,全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3个月——对于吉林省400多位县以上妇联干部而言,从今年3月1日起,这已经成为大家雷打不动的“4+1”工作法,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

省、市、县三级妇联干部们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以妇联干部居住地所在街道或社区为主要区域,同时到妇女群众数量较多的企业、机关、社会组织当中,开展联系、引导、服务妇女组织和妇女群众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每名妇联干部到基层的工作内容,也被一一细化——常态化联系服务1个社区、1个女性社会组织、3名妇女群众,每年至少走访10户家庭,为妇女组织和妇女群众办10件实事。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拿到了一份敦化市妇联主席高玲在6月27日的工作日程。

早上8点,民主街林源社区,内容:探望社区居民李桂华,为这位独自抚养脑瘫儿子近30年,同时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和患有绝症的妹妹直到她们离世的坚强女性,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上午10点,渤海街爱民社区,对接社会组织。与代理妈妈(儿女)服务队等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一起聊聊,如何主动参与到社区服务中;

上午11点,敦化市顺城职业技术学校,调研“吉林三姐”培训开展情况和基地建设情况;

下午两点半,大桥乡裕家村,看望贫困妇女付丽丽,帮她家制定扶贫计划。

……

满满当当的安排中,突出的是两个字——“基层”。

“4+1”的推行,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启动实施5个多月以来,妇联干部们已对接了400个村(社区)妇联、400个女性社会组织,联系了409名困难妇女群众,为基层妇女组织和妇女群众办实事1592件。

“我们就是要推动妇联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近妇女群众,锻炼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说起“4+1”工作法推行的初衷,孙弘说。

建群,执委会手机上开

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4月完成“会改联”后,村妇联主席隋淑英发现,告别“一间房子一个牌,一张桌子半个人”的村妇代会后,“咋能把15个执委聚到一起商量事儿,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你看,有个体老板、村办企业员工、医生、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等好几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活儿,又分布在村里9个社,哪儿能说来就来?”掰着手指头数完自己的新同事们,隋淑英说。

“建一个微信群吧,这样大伙儿就能随时随地联系了。”在一次执委会上,看着大伙儿都在拿着手机刷,隋淑英有了办法,一个被命名为“群英会”的15人微信群,很快拉了起来。

在享受到把“村妇联执委会开在手机上”的便捷后,隋淑英又有了新点子,“我就想,执委们在群里聊事儿,村里的妇女还不知道呀。”

很快,村里9个社,都有了一个至少一名执委参与的微信群。此外,专门为丰富村里文化生活的大荒地舞队群,也让隋淑英进一步开阔了思路,“接下来,我准备开始按主题给姐妹们建群啦。”

妇女有事儿,有妇联干部“在线等”,正成为吉林从省到村的妇联干部们一个共同选择。记者在一位省妇联干部的微信中看到,大大小小的群,她加入了10个,其中既有巾帼志愿者的,还有女性社会组织;既有亲子教育的,还有专门普法的……

“正是通过网络,我们的妇联干部,在线上线下都能走到妇女的身边,展开零距离接触。”孙弘说,即便她自己,也会通过“妇联通”,直接与村里的妇联干部们展开“网聊”,第一时间知道村里的姐妹还需要哪些帮助。

跨境,网店女掌柜的“小目标”

从对网店经营一片空白,到准备试水“跨境电商”,刘春晖说,自己这个“吉林网姐”,多亏了省妇联开展的电商培训班,让她的创业,可以实现“零投资、零库存、零风险”。

2015年5月中旬,为了提升学员创业实战技能,省妇联组织一批“吉林网姐”赴义乌学习,刘春晖也参与其中,那里浓厚的电商创业氛围深深地打动了她。为了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刘春晖再次走进“吉林网姐”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参加淘宝高级培训班。课堂上,指导教师针对图片处理、商品上传及店铺管理等实际操作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与运用淘宝网店经营的必备知识,提升经营技巧和能力。

经过又一次的学习培训提升,她进一步丰富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提升了实践操作技能,为她运营网店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今,只要知道有电商提升培训班,刘春晖都会放下一切,抽出时间来听课。

2015年8月,为了更好地将跨境电子商务介绍给“吉林网姐”们,省妇联专门从义乌工商学院请来了资深电子商务培训讲师,举办了速卖通培训班。

如今,这位已是“皇冠”级别的淘宝女掌柜更加有信心了,刘春晖说:“之前我一直觉得和外国人做生意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通过老师的细心讲授和认真答疑,感觉跨境电子商务不再遥不可及。”

“吉林网姐”电子商务培训项目,是吉林省妇联于2013年启动实施的,旨在为有电子商务创业意愿的妇女群众提供免费培训。截至目前,仅在“吉林网姐”电子商务项目培训基地——吉林省女子职业教育指导中心,就已免费培训“吉林网姐”8166名,孵化网店4399家。

据介绍,为强化“吉林网姐”联动,吉林省妇联已启动实施“千姐千店千社(企)千品”“四千计划”,以女大学生为重点,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实现培训1000名“网姐”,孵化1000家网店,对接1000个社企,推广1000个吉林特色产品的目标,为女性投身电子商务创业搭建更广阔平台,探索出政府、部门、妇联、高校、企业“五位一体”的联动模式。

“打通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事实上就是妇联组织进一步与妇女群众心贴心的过程,这需要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只有在改革中实现蜕变,妇联组织才能真正凝聚起妇女、动员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孙弘表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沈跃跃会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妇女署副执行主任普里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