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7/2017071011e639002c9443e8b8743269e388105c.jpg
莲花山相亲角 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座原住民数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移民城市。这座城市里的年轻人群,既具有北上广等大都市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7/10/040233.html

等待处理…

婚恋:与一座城市伴生的民生烦恼

2017/7/10

莲花山相亲角

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座原住民数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移民城市。这座城市里的年轻人群,既具有北上广等大都市的共性,也拥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他们的婚恋问题,同样共性与特性交织。

因此,探讨这样一座城市的婚恋烦恼,或许更能让我们有一些不一样的思索……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叶海燕

每年一批批年轻人南下深圳,为寻找理想的工作,为成就宏大的抱负,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拼搏。

也因为是座移民城市,年轻人更渴望让爱情萌芽,组建一个温馨、稳固的家庭,才能获得更多生根发芽的感觉。然而,婚恋,这个与城市一起伴生的民生难题,是无数青年和他们的父母共同的期待和待圆的梦。

脱单,30多年的民生大问题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如今,这一天也被亲切地称为“深圳生日”。随着特区发展速度的飞速提升,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

1984年初,一群单身的基建工程兵给市领导写信,盼望在深圳设立婚姻介绍所,好让年轻人解除后顾之忧。

这封信反映了当时深圳青年建设者们共同的呼声,还有多家单位的单身青年写信给团市委、市妇联、《深圳青年报》等,表达解决婚恋问题的迫切愿望。对此,市委一位领导批示道:这类问题确实需要帮助解决,望尽快办婚姻介绍所,并且多搞一些活动,使青年有接触的机会,建立感情。为了办好婚介所,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三家共同研究、讨论,还专程去广州等地取经,定出了婚介所的章程。

从上世纪80年代基建工程兵的一封信到如今,30多年过去了,深圳发展日新月异,但婚恋却始终是困扰着深圳年轻人的难题。据近期深圳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的有关深圳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深圳是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城市,近四成深圳人认为晚婚年龄为30岁,比法律规定的“男25岁、女23岁”晚了5~7岁。深圳也是一个单身男女聚集的城市。许多人到深圳来,首先想的是打拼一番事业,将恋爱、结婚先放到了一边,不知不觉就“剩”下来了,再加上认识异性的渠道不多,增加了择偶压力。

30多年来,时代不断变化,单身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红娘”事业始终是特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部门纷纷加入“红娘”行列,为青年男女培植爱情生长、茁壮的土壤,积极面对以期寻求破题的良策。

从“官办”婚介所到家庭“孵化器”

为了回应建设者们强烈的脱单愿望,1984年3月21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由深圳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共同发起的深圳市婚姻介绍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深圳市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婚介服务机构。

成立至今的深圳市婚姻介绍所已服务9万多名单身人士,共有12000多对鸳鸯喜结连理,举办各类单身交友联谊活动6000余次,吸引了近百万人次参加,每年两度举办“千人鹊桥会”交友活动。

“我负责客户对接,全天候二十四小时,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为工作奔忙。”在某广告公司上班的小徐这样解释她的业余时间。

像小徐这样的女孩不在少数,不知不觉中就“被剩”。小徐的母亲走进了“鹏城之约”联谊会,替女儿报了名,她渴望女儿早日有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2008年,由深圳市妇联、市妇女发展研究会牵头指导的深圳市鹏城之约婚恋指导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多年来,无数单身男女在这里喜结良缘,会员主体是都市白领,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5%以上。

2016年11月26日,南山第十届“鸳鸯和鸣”来深建设者集体婚礼活动在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举行。始于2007年的“鸳鸯和鸣”已帮助近千名来深建设者走入幸福的婚姻殿堂。“来深建设者在深圳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培育家园意识是政府和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南山区妇联副调研员申迎波表示,区妇联10年来都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服务内容,使“鸳鸯和鸣”影响越来越大,受益群体越来越多,成为享誉鹏城的文化品牌。

企业青工们生活圈子较小,成天工厂、饭堂、宿舍三点一线,宝安区妇联主办的来深建设者爱情运动会系列活动,从一个街道发展到另一个街道,从一个企业发展到多个企业,促进了单身青工间的沟通、了解和交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松身心、增进友谊的舞台和“福利”。

为单身青年开门“架鹊桥”,福田区委区政府投资建设、福田区妇联牵头主办的公益交友婚恋网站“鹊桥网”,专为福田区的单身男女免费牵线搭桥。

“鹊桥网”大胆创新,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汇聚各级工会、团委、妇联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和力量,与鹏城之约、深圳魔坊、凤凰缘等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紧密合作。

创新相亲形式,精准设计“人以群分”的牵线方式,常态地开展“四巢”相亲活动(歌巢,是麦霸喜欢的;跳巢,在体育馆进行运动;书巢,喜欢静的人不容错过;吐巢,想倾谈心事的咖啡语茶)。不少牵手成功的“桥友”也加入了鹊桥义工队伍,在鹊桥线下交友活动中为他人搭建爱桥。

脱单,还是脱单

据婚恋专家介绍,深圳约70%的人感到找对象有压力。在深圳中心区福田的CBD,会聚了40多万青年白领,其中有近10万白领遭遇婚恋难题,缺少交流、交友的平台和吸引他们的活动形式,成为青年渴求、父母牵挂、社会关注的突出的民生问题。

对于深圳大龄未婚女性比例比较高,优秀女性择偶难问题,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认为,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观念是女性要顺从,组建家庭要男强女弱。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女性往前走了,但社会观念却还落在后头。婚姻家庭还是要以感情为基础,不要将就凑合,社会也不要对大龄未婚女性有歧视性的眼光,女性追求自我、个性、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值得尊重。

子女们迟迟难以成家,患上集体焦虑症的父母们“愁”出了深圳一道独特的风景——莲花山相亲角。从2005年起,在莲花山公园南门绿树成荫的休息区,渐渐地,从一些老人的口头聊天,到树干上贴满单身男女的信息,以及“为女征婚”“为儿求良缘”的醒目大字。

树干上的信息通常介绍两点,一是年龄、学历、职业、有无房产、年收入等;二是理想对象相对应的条件及父母亲联系方式。你孩子在哪个单位工作?长得如何,照片带来了吗?若是双方父母觉得条件合适,就会到一边详谈,互留电话。

就这样,常见到两位老人谈得眉开眼笑,相见恨晚,但真正的主角却迟迟不得现身。

“妈,你老是瞎张罗,你可千万别把我照片揣身上给人乱看!”27岁的小沈,对妈妈的着急有点无奈。同样,离开了老家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情圈,这两年28岁的小余也觉得自己的可选机会不多。

在小沈小余们看来,本来她们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慢慢来,没承想,时间过得飞快,眼下如何脱单,已是整个家庭的话题。然而,她们依然希望,不管是何种方式,那一半一定是自己喜欢的。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从“落花生”女儿到农民媳妇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