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坪镇乡村一景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强洪
“七一”前夕,走在雨后的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脚下的青石板发出咯嗒咯嗒的脆响,仿佛在叙说光阴的故事。一眼望去,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游客们对着一间间革命遗址驻足流连,拍照留念,瞻仰着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财富。
七里坪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曾被命名为“列宁市”。今天的七里坪镇,因其厚重的历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同时,绿色生态产业也推动着小镇的发展,让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未远去的红军味道
“有一种信仰叫共产主义,有一种情怀叫家国天下, 有一种乡愁叫从未远去的红军味道。那是一个荡气回肠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七里坪。”这是前不久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里的解说词。走进七里坪,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也仿佛闻到了当年的红军味道。
七里坪镇地处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是红安县第一大镇,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7处,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12条精品线路之一。近年来,七里坪镇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镇、湖北旅游特色小镇等称号,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在60万人以上。2016年10月,该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在七里坪镇,到处可见革命年代的遗迹。长胜街是国内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徽派建筑之一,也是大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街内由北向南依次有光浩门遗址、七里坪工会、郑位三故居、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红军饭堂等18处革命遗址遗迹。它们静静排列在古朴的街道两侧,见证着历史风云。
在七里坪纪念馆,红安县某机关的党员们正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一位党员告诉记者,为纪念党的生日,他们所在单位的党委特别组织了这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希望能“传承红安革命精神,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同行的几位党员也向记者表示,希望通过学习和宣传,能有更多的人了解红安,了解七里坪镇这个革命圣地辉煌的历史和红色文化,也希望七里坪镇的红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即将离开七里镇时,记者遇到了带着刚刚结束高考的儿子从江西南昌前来旅游的杨女士。她告诉记者,她之所以带孩子来七里坪镇,是希望将假期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达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
在经过一天的游览后,杨女士的儿子对这座被誉为“红色的圣地,将军的摇篮”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特殊体味:“通过这样的旅游形式让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红色旅游为传统文化注活力
重新打造后的长胜古街,充满了生活气息:小孩们在街上奔跑玩闹,妇女在街边做着手工,一些老人则坐在小凳子上下象棋。放眼望去,红安绣活、大布以及当地的“红安苕”(红安红薯)等红安特色产品小店一家挨着一家,鳞次栉比。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让红安绣活成为红色旅游产品,走进市场,走向全国。”在长胜街的“红安绣活传习所”里,席和玉对记者说。
今年40岁的席和玉是七里坪镇盐店河村人,17岁时因意外造成高位截瘫,但她靠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红安绣活的传承人。2014年,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的帮助下,她把“红安绣活传习所”开到长胜街,在向游客展示红安绣活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妇女绣活致富。如今,她的手工绣制品深受游客喜爱,她的小店也成为对外推介红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名片。
席和玉向记者介绍说,红安妇女一直有绣鞋垫的传统,当年,红军曾穿着当地妇女制作的绣花鞋垫上战场。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是红安绣花鞋垫的鼎盛时期。衰落了一段时间后,如今,红安绣活又借红色旅游的东风再次兴盛起来,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当地妇女开启了文化小康之路。
“我准备整理出一套红安绣活图案画册,用于辅导下一代儿童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红安绣活的兴趣。”席和玉说,一定要尽自己所能,让像红安绣活这样的非遗项目永远传承下去。
不光是鞋垫,当年红军穿过的大布、吃过的食品等等,都被古镇人传承了下来,并把它们烙上了红色的印记。
红安大布传承人黄珍兰正在长胜街的“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传习所”,展示自己的手工技艺。她身穿传统服装,一边织布,一边唱歌,许多游客流连驻足。
“在红安,一些妇女都是在自己家里织大布,虽说红安大布深受大家的喜爱,但产量不是很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七里坪镇镇长夏勇刚告诉记者,在红色旅游带动下,七里坪镇有1000多人从事红安大布纺织,年产值有6000多万。“今年由政府投资即将竣工的大布生产和展示中心,可以带动200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大布生产和技艺的展示,形成规模效应 。”
围绕山水做文章
在七里坪镇,一边是红色旅游带动传统文化特色产业发展,一边是依托绿色环境,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经济,一“红”一“绿”,让这个小镇渐渐腾飞。
“开发红色资源,更要绿色环境。七里坪镇地处大别山区,过去守着绿色环境,粗放生产,农业、生活等污水直排。现在就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产业经济。”夏勇刚介绍说,2015年,镇政府拿出500万元,请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做全域规划,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同时,绿色产业也方兴未艾:生态养殖的“香猪”市场供不应求,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建成,光伏发电已经完成5个亿的投资。根据计划,到2018年年底,七里坪镇将有8000多名困难群众脱贫,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0元,高出红安县平均水平10%以上。
七里坪镇党委书记涂春生说,近年来,七里坪围绕山水做文章,强调七里坪的红色底蕴,突出红色传统、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形成“红色情结、纵情山水、古村探秘、田园欢歌”为主题的浓墨重彩七里坪全域规划;同时,为了更好地把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和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有机结合,镇党委精心打造了一批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名村。镇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全镇69个村实现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百姓大舞台、村级图书室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