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7/m201707063f0aea6d80434f6f84b6c2259a27aecd.jpg
在那里,我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闲适和安逸:出门不用车,靠双腿就行;居处少灯火,仰头即可望到满天的繁星;走在小街上,可以放心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7/06/040137.html

等待处理…

小镇的梦

2017/7/6

在那里,我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闲适和安逸:出门不用车,靠双腿就行;居处少灯火,仰头即可望到满天的繁星;走在小街上,可以放心大胆地走在路中间。

■ 朱钦芦

前些日子读到一则新闻:2017年京交会上,欧洲文化特色小镇项目签约,将落户北京、河北、四川、贵州等地。这可不是愚人节的段子,而是由欧洲议会特批,将首次在中国建设的项目!这消息挺新鲜,也挺让我兴奋。无论是从别人的自媒体还是亲历中,已经领略了欧洲小镇的风采和魅力,于我们而言,生活在这样的小镇里,那就像是一首歌曲里唱的跨过彩虹才能成真的梦境。这些年,其实已经见识了好些个所谓的“欧洲小镇”,可那不过就是一堆克隆的建筑,就像一个铁皮娃娃,始终缺一颗跳动的心。为此,我期待着在熟悉的土地上也能见到充满文化魅力的美丽的欧洲小镇。

但是我明白,仅仅是若干个欧洲小镇恐怕只有样本的意义,除了观赏和游历的功能,既不能改变中国乡村的样貌,也不可能让我到其中去生活。真正的希望还只能寄托在富有自己文化底蕴的中式小镇上。而这方面还真是有更大的好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建设上千个特色小镇的计划。比起欧洲小镇来,这个消息更让我对乡间小镇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上半年里,我去了好几个小镇:雅安的上里、成都的黄龙溪、云南腾冲的和顺,以及苏州的同里。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突然对小镇这般有兴趣,但是我非常笃定的是,当规划自己的退休养老生活时,我越来越不喜欢待在大都市里了。儿时的城市还充满了乡土气,能嗅到水田里的稻香,看到荷塘里的莲花。冬天上学路上,从水汽氤氲的小溪里捞出一块冰,用麦管吹出个洞,串着走不了几步,哗啦地像玻璃一样碎一地。夏天放学路上,在溪边帮农人清洗刚挖出的泥藕,并得到了一截白生生的、带着芽的藕段作为回报。如今虽然出有车、食有鱼,但是,生活也少了点自然野趣。仔细想来,是都市化的进程加剧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造成了现代文明和自然野趣的隔绝。恐怕这种发展带来的遗憾是难以避免的,现代生活照顾不了那么多个人的感受。

但是这一切,在我走过的小镇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呢。在那里,我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闲适和安逸:出门不用车,靠双腿就行;居处少灯火,仰头即可望到满天的繁星;走在小街上,可以放心大胆地走在路中间。在这几个小镇里,自然环境都很好,或依山,或傍水,让我尤其着迷的是这里的古宅和古树。身居其间或其下,望云卷云舒,立马有了时光缓缓,岁月悠悠的感觉。

不过这毕竟是重点开发出来的旅游小镇,大多数乡村小镇的景况并非如此。前年我去了趟30多年前曾经工作了一年的小镇。记忆中的小镇虽说不上有多美,但也还古朴,至少整体风格是统一的。但30多年后的它却让我大失所望。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规划设计的建设,小镇乱七八糟地竖起了一些丑陋的、毫不和谐的建筑,而当年我去的那个村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秀美的乡村景色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政府开始抓乡村建设,我的感觉就一个字:该!

内心里一直非常佩服一批当年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人。我佩服他们并非是其乡村建设理论的正确和实践的可行,而是他们改造乡村社会的巨大勇气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贫穷落后、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他们深入村镇,开启民智,希望能治贫治愚治弱治私,改变当时中国农村的落后状态。即使后来日本人的侵略使其工作成果付之东流,他们中部分人仍在国统区继续从事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在部队里学习摩托车驾驶,有一次开车来到重庆北碚区的乡村和小镇,立马觉得此处同别的地方不一样:道路平整,环境整洁,古树掩屋,水流清澈,既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之美,又有现代文明的元素。后来才知道,这便是晏阳初和卢作孚先生40年代的试验区域。

当然,在彼时千疮百孔的中国社会,任何局部的改良都注定难以成功。一贫如洗的中国乡村也缺乏把这些局部经验推广开来的物质基础。而今,特色小镇建设在各方面都不同了,最大的不同是它依托的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而是一个已经把资金和技术输出到海外建设上的正在走向繁荣富强的国家。虽然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但我已经从走过的小镇领略到其方向和效果了,很鼓舞人。

但愿我们的现代乡镇建设能成功地走出条路来,让乡民通过现代农业或其他适宜的产业再造乡村和小镇的繁荣,让在这里生活的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我,则期待着到这样的小镇悠悠地过我的养老慢生活。

上篇:没有了
下篇:俺爹俺娘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