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彭芸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又是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3倍, BMI>24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BMI人群的3~4倍,体重越重患高血压危险越大。同时,肥胖对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肥胖者可能会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或者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6月13日,在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所和绿瘦健康产业集团合作的“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课题”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所所长张永建这样强调。
张永建表示,WHO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多投入1元钱,治疗减支8.5元,节约抢救费100元。可以说,健康管理尤其是健康体重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投资。
原卫生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指导专家委员会运动专家组组长李可基教授表示,根据课题研究显示,影响中国人体重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饮食与运动,这为国人的体重控制提供了方向性思路:有效的体重营养干预,关键在于能量摄入负平衡,通过调节饮食并结合运动进行干预,提高基础代谢。
每月减2斤才健康。“减得过快不是好事,每月掉2斤肉才健康”。李可基说,研究显示,体重的减少速率不宜过快。所谓的快速减重,通常减少的都是体内的水分,对真正影响体型的脂肪作用甚微,并还伴随有一系列副作用。李可基介绍,减体重的适宜速度以每个月减少体重的1%-2%为宜,例如体重70千克的超重者每月减重1千克左右;对于100千克的肥胖者,每月可减重2~4千克。
防反弹需五年一个周期。李可基提醒:“减肥贵在坚持,平台期是一道坎”。他表示,体重干预期间,初期体重减低的效果比较明显,几周后常常出现一个平台期,体重降低速度明显减慢,特别是减重目标值定得较高时,更容易出现离期望值差距较大的现象,这个时候坚持才是成功减重的关键。
此外,李可基还指出,“5年是一个周期。”控制减肥后的体重常常是一个比减肥更为困难的事情。运动有调节能量平衡的作用,有关研究发现,减肥以后,保持一定水平的体力活动,是成功保持体重5年以上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科技处处长何丽研究员指出,体重忽高忽低、上下不停波动,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体重稳定的胖子还高。肥胖人群只要减重5%,就能显著提高脂肪、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代谢指标,从而减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
“体重管理”帮你保持健康身材。我们身体每日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这是根据身体的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生热效应三方面测算出来的,然后再根据所需要能量来确定我们需要摄入的各种食物的量。如果这个过程平衡,那么体内的能量既不会过剩,也不会不足,这就是保持摄入与消耗的能量平衡。
张永建指出,国际经验表明,解决慢性病不仅要注重治疗,更要注重预防和管理。应更广泛地将肥胖纳入全社会健康管理体系之中,还应鼓励专业体重控制机构开展体重控制特别是肥胖控制,传播科学的体重管理方式。例如,绿瘦透过体重管理顾问向用户提供专属的个性化体验,通过“HEDS全维体重管理体系”的科学动态跟踪、科学评估、科学智能检测、科学定制方案、科学大数据分析五大维度,做好科学“体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