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博铭
创业圈里的“洋面孔”、项目中的“洋市场”,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众多国内科技创业团队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洋味道”……
笔者调查诸多科技型创业团队发现,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理念的影响下,科技创业团队的人才结构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开阔、市场更加广阔。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风正在酝酿、成长……
创业有了新面孔:外国院士带来“黑科技”
在北京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示范中心内,一台扫描仪正在以200倍的放大比例扫描一幅国画,放大后的图像能清晰看到纸张纹路。这台机器可以海量记录一件文物的细节特征,使之成为文物的“身份证”,未来可用此方式来判断文物的“真”与“伪”。
这台国产的“黑科技”正是基于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今年五月,欧洲科学院院士汉斯·乌思克尔特教授看上了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机会,决定来华创业,与中国企业共同成立了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
来华创业既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强强联手、共同进步的过程。汉斯·乌思克尔特教授表示,研究院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数据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联合京东、京东方等AI技术应用企业在机器人视觉识别、语言翻译等领域搭建创新生态体系。
2016年3月1日起,公安部推出的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实施。此类政策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外籍华人、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外籍青年学生等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促进其在华创业工作。
创业有了新对象:服务在华外籍“小伙伴”
随着国家间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选择来华创业工作。据统计,2016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员达90余万人次。
在此背景下,不少创业团队把目光盯准服务在华外籍人士。“室友项目”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友平就是其中一位。
在北京三里屯附近,吴友平带领笔者参观“室友项目”。吴友平说,“室友项目”的核心是以外籍人士住房需求为切入口,服务他们的“衣食住行”,而这一服务链条之所以能够做到消费人群的精准匹配还是依靠大数据的支撑。
“在国外,分享生活是合租的另一种状态。”在香港长大的吴友平介绍自己的创业初衷,“室友项目”以共享生活为理念,为国际人才提供基本生活服务,而共享生活的理念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人接受。
“互联网型科技创业有时需要瞄准新群体的新需求。”吴友平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国家人才交往将更加密切,这是社会形态的进步,创业企业理应抓住这一“风口”。
未来,一些互联网创业企业将不仅仅锁定本地人的生活需求,还将打破服务对象的国家壁垒,满足世界范围内的特定需求,推进“民心相通”。
创业有了新思路:初创团队瞄准海外市场
“国产《深夜食堂》与日本版的《深夜食堂》差别在何处?”“中美同类型网络综艺节目的‘数据痕迹’有何差别?”“中国原创综艺节目如何更加有效地‘走出去’?”这些疑问都是罗晨团队正在研究的课题。
还在攻读研究生的罗晨对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十分感兴趣。在导师的帮助下,罗晨与同学们自建团队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我们团队成立之初并没有限定于中国市场,而是放眼整个行业的基础支撑。”罗晨说,很多行业的“国界”已并不明显,用大数据分析韩国综艺与中国综艺,经对比研究之后的结果对双方均具有指导意义。
据罗晨介绍,他们的创业思路就是依托大数据技术,全方位解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综艺节目,将其各自优点集成,最终让中国的“创意”走出去。
像罗晨一样,直接瞄准海外市场的创业团队不在少数。有的虚拟现实创业团队将VR游戏首推韩国市场,有的在线教育平台精准服务欠发达国家与地区……
科技型创业企业还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循序认为,在智能制造、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领域,中国科技创业企业发展较快,孵化器还应重视科技型企业成长规律,为其合理开辟国际市场,推进国际合作。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众多创新型企业会“有意”或“无意”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潮中,与国家宏观政策形成“共振”。同时,创业企业不仅要注意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带来的持久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