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王大千 潘莹曹祎铭 鲍晓菁
医疗临床用血刚性需求快速增长,但同时无偿献血人数增长缓慢。
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你能做什么?”实现2020年我国人口献血率达到15‰的目标,需要更多人撸起袖子献血。
“血荒”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光荣的队伍当中,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然而随着医疗临床用血刚性需求快速增长,临床用血量年增长率10%~15%。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献血人数增长相对缓慢,导致供需缺口逐年拉大,“血荒”现象时有发生。
“尽管无偿献血人数在增加,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临床上用血的增长速度。”青海省血液中心献血办主任李向国说。
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各类大型公立医疗机构相对集中,再加上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病患增多,导致临床用血量不断攀升,采血量与临床用血量缺口达10%以上。
青海西宁市需要日供血量250~300单位(1单位等于200毫升),每天需要约150~200人献血。而近两年日献血人数只有70~80人,血液库存一直维持在警戒水平,血液紧张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一些手术不得不延后。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各级血库“贫血”问题比较普遍,县乡级尤为突出;一些省市级血库部分血型储备较少,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无偿献血率为啥较低
据介绍,2016年全国共有1400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人口献血率约为15‰,而发达国家约为33‰。因此,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我国无偿献血水平任重道远。
调查发现,三大原因导致我国无偿献血率较低。
——献血者结构单一不均衡。高校学生、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献血率较高,发挥了表率作用。
“大学生、医护人员和军人成为献血主力。”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业务科科长潘登说,其中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掌握科普知识较快,奉献社会意愿也较为强烈,目前兰州市近四分之一血量来源于各大高校。
——献血认识上的误解。人们对献血常识等认识依然不够,社会各界对鼓励政策不明晰,成为制约无偿献血人数增长的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的嘴巴是木头做的,早已换了好几次了。”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到一些企业宣讲动员无偿献血时,有的接待人员连让座都没有,还有的拒不相见。
——受季节性和人源性流动影响出现献血“淡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中心血站采血科科长庞兴旺表示,受高温天气、高校学生放假等因素影响,每年7-9月是广西无偿献血的“淡季”,医疗临床上面临用血缺口较大、血库医疗用血存储周期短等困境。
西宁市每年从10月至来年3月,受季节性和人源性流动献血“淡季”影响,血液供给缺口在6000~10000人份。
推动无偿献血需多措并举
国家卫计委2015年6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人口献血率要达到15‰,保证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安全,确保自愿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专家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社会献血热情,扩充献血志愿者队伍,多措并举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让无偿献血真正成为公民‘义务’。”专家指出,一到用血量大的手术或急救,医务人员往往成了献血的“急先锋”。靠个别人群的献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每个健康人都意识到,无偿献血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此外,要稳步拓展无偿献血模式。在做好街头流动献血工作的同时,强化团体无偿献血工作,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
在医学专家看来,建立和完善无偿献血表彰奖励机制和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无偿献血表彰和奖励办法,完善激励与关爱措施,对无偿献血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更有力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客观认识无偿献血,扫除认知误区,消除公众疑虑。”庞兴旺说,利用微信、短信等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公益宣传方法,推广健康献血理念,带动社会个体献血热情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