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6/m2017061338dc03a9eb2c403593568f1cfc35bbe6.jpg
家庭是孩子的课堂,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亲应为孩子们做出榜样:突破“男外女内”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建立平等的关系,共同承担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6/13/039364.html

等待处理…

家庭应成为日常的性别平等课堂

2017/6/13

家庭是孩子的课堂,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亲应为孩子们做出榜样:突破“男外女内”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建立平等的关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摒弃对子女不平等的角色期待,摒弃“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完整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价值观念;在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上平等对待男孩和女孩,让男孩女孩都得到全面健康的教育和发展。

■ 刘伯红

儿童节期间,看到星云大师关于教育孩子的一席话,我十分认同。

众人: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大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众人:影印过。

大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有人答:改原稿。

大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最早和最经常陪伴的老师,父母的举止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父母自己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果希望孩子优秀,父母必须提升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同时提高孩子。

孩子们的话

星云大师的话引起我的感慨和回忆。记得有一年在北京某大学给学生们上“性别平等”通识课,课程结束时,一位大二的男生对我说:“刘老师,听了您一个学期的课,我知道了两件事。”

“愿意告诉我是哪两件事吗?”我也很好奇,就问这个男生。

这个同学说:“第一件是,男生也应该做家务;第二件是,谁也不许在家里打人。”

我问他:“以前你真的不知道这两件事吗?”

他回答我:“刘老师,我确实不知道。”

我接着问:“爸爸不做家务,家里也有打人的,对吗?”

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我称赞和鼓励了他:“你是一个动脑筋的同学,希望你不仅知道这两个道理,以后也要认真去做。”

记得我给同学们讲人权的基本知识时,曾经问过他们一个问题。我请每位同学认真回忆,从自己有记忆以来到现在,从来没有挨过爸爸妈妈打的,请举手。结果是,150多个同学中只有5人举手,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说父母亲从来没有打过他们。也就是说,几乎96%的同学都曾挨过爸爸妈妈的打,这个结果很让我震惊。

我进而告诉学生们,所有人,无论家里家外,大小强弱,男性女性,与生俱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在中国文化中,曾经有过的“打别人是犯法,打家人是权利”的观念和做法,是侵犯人权不能允许的行为。这或许给上述那位男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长的误区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中国加紧了反对家庭暴力的进程,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让公众认识到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及反对家庭暴力的必要性,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反家暴,更多是针对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较少关注到家庭中夫妻关系之外发生的暴力。

我知道有这样的故事,父亲因对妻子不满,时常殴打母亲,受到反家暴组织的批评和警告。可是,这位时常挨打的母亲,动辄打自己的女儿,理由仅是因为她生的是女儿,她看着不顺眼。这一样是基于性别歧视的暴力,是侵犯人权的行为,但在很多反家暴行动中,这类家暴却没有受到同样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在基本人权框架下,反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包括基于性别歧视的暴力,也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暴力。但很多中国的家长却认为,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是需要惩罚的,打是惩罚的有效手段。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教育包括了惩罚,但不用暴力和羞辱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惩罚的目的。什么矛盾都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不应该用拳头和武力,人和人之间要学习理解和尊重,小朋友也不例外。

家长的习惯

说到“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同学们、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同学们说,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的。就像歌词中所唱到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回家后帮爸爸搓搓背揉揉肩,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男主外女主内”已经成为一种角色定型融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变得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农村的孩子甚至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国际社会倡导的性别平等是“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做出各种选择。”具体到性别分工上,就是挑战传统角色定型,“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男女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但大多数家长的社会性别观念和行为,通常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基础上。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对于生产性活动时间(有酬劳动),城市男性(283分钟)、农村男性(443分钟)的平均时间,都大大超过城市女性(214分钟)和农村女性(320分钟);而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无酬劳动),城市女性(208分钟)、农村女性(217分钟),都大大超过城市男性(91分钟)和农村男性(57分钟);其中,农村男女角色分工间的差距大于城市,城市男性用于家务的平均时间高于农村男性,但低于欧洲男性。从时间利用的角度可见,我国社会和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还是普遍存在的。

做孩子的榜样

社会性别平等观念是习得的,是社会化的产物。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我有一位朋友,父母亲都是早年留学国外的著名科学家,他们共同钻研科学,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互相珍重,平等相待。我的这位朋友早年请我们帮助他介绍女朋友,其中条件之一是,家务劳动一人一半。而不是像大多数男生那样,找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甚至照顾自己父母的妻子。可见,家庭是孩子的课堂,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因此,我们希望父母亲为孩子们做出榜样:首先,父母之间突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的关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第二,摒弃对子女传统的不平等的角色期待,突破偏好男孩的传统文化,摒弃“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的角色定型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完整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价值观念;第三,在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上平等对待男孩和女孩,改变厚男薄女的传统,让男孩女孩都得到全面健康的教育和发展。

(作者为中华女子学院教授)

上篇:雄安新区与范雨素:不同伦理叙事下的相同自觉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