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王长路
中国人的高考故事仍在继续。
今天,近千万考生踏步走进考场,身后都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牵挂与期望。国与家,因为一个考试制度,紧紧相连在一起。考生们将续写的,是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待,更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奋进梦想。
当下的考生们,或许已无法体会,40年前,当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得知关闭已久的高考之门再次打开时,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梦想之火由此被点燃——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这更是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新成为社会共识。
即便在当下的舆论场中,我们已见惯对高考的种种“不待见”、对“一考定终身”的口诛笔伐,但有一点始终无法否认——对很多平民子弟来说,这有可能就是重塑命运的起点。
追求公平,是高考未曾改变的初心——40年前,是一张考卷提供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竞争舞台。时至今日,从取消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到实施“异地高考”,再到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一系列改革举措凸显促进公平的价值取向。
不管怎么说,高考还是在公共领域对公平坚持的最好的制度。针对高考的徇私舞弊几乎是最难的,高考至今仍是中国社会实现阶层流动的最主要通道,因为有高考,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不是固化的,年轻人打破出身对人生的限制从一开始就有了制度化的鼓励和希望。更为中国青少年注入了拼搏精神,培育了年轻一代对规则和纪律的认真态度。
40年前,正是高考,让无数个梦想重新放飞。如今,梦想,从未如此之近——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在利益日益多元、教育发展尚不均衡的今天,高考已成为事实上的教育公平“压舱石”,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革除积弊、消除壁垒,通过统筹协调兼顾各方利益,从而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点亮更多人的梦想。事实证明,高考制度一直符合国情、应时而变,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又到高考时间,在这个特殊日子,依然要祝福走进考场的数千万考生和他们的家庭——
经历过高考,就会更加明白,属于每个人的梦想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