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6/m201706079a2f1378322b4bae919b380b090fe401.jpg
□ 侯坤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17岁以下流动少年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记者近日走访生活境遇不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6/07/039155.html

等待处理…

儿童可“流动”关爱别“留守”

2017/6/7

□ 侯坤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17岁以下流动少年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记者近日走访生活境遇不尽相同的流动儿童发现,他们处在高低不同的“夹心层”里,即生活在不城不村的地域环境中,面临着难留难归的现实困境。2007年启动了针对困境流动儿童健康问题的“助康计划”,已为29400名流动儿童提供了免费健康普查。体检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据6月6日《半月谈》)

相比长期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至少还能追随在父母身边,这让他们看起来似乎要比留守儿童更幸福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得到的关爱比留守儿童更多。作为城市“夹心层”的成员,流动儿童既没有被城市真正接纳,又无法回归融入昔日的故乡,这种难归难留的状态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冲击十分巨大,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同样不容乐观。他们需要心理与身体两方面的健康关爱,他们也同样渴望社会的关注与接纳。

关爱流动儿童理应是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当前针对流动儿童的关爱保护行动却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一个最大的难点便是流动儿童个人信息以及生活状态的掌控难。一方面,作为人员流出地的家乡,通常只知道流动儿童随父母外出打工生活了,但对其具体去向及具体状态缺乏足够细致的了解和统计;另一方面,作为人员流入地的现居地,由于人口基数众多、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也很难实时掌握全部流入的流动儿童情况。可以说,正是这种两地间的信息不对称或者说交接沟通不畅,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夹心层”的出现,使流动儿童的状态没能被及时准确地了解关注。

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信息不畅的状态,确保流动儿童的动向状态得到更准确的掌握呢?显然,各地之间加强沟通十分必要,但笔者以为关键还在于要建立相关的备案统计制度,使政府和社会对流动儿童的信息掌控实现统一规范。具体说来,人员流出地应针对离开的流动儿童建立类似去向登记的记录备案,人员流入地亦应针对流入的流动儿童进行系统的信息登记,必要时两地还应有信息的互通互报。如此,流动儿童的动态更加清晰明了,对流动儿童的关爱才不会落入真空。

现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与重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而身处“夹心层”中的流动儿童却由于流入地与流出地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多面临着“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处境,其生存状态亦应得到更多关注。人员流动是社会运转的必然现象,随父母流转的流动儿童群体也总会存在,虽然流动儿童幸在不必孤独留守,但他们的教育问题、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无论如何,对流动儿童的关爱绝不能“留守”。

上篇:“好好学习上大学是我的梦想”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