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博思
一、过度管理
我常看到有的创业者忙着管理团队,是那种乐在其中的忙。我见到这样的团队都是创业者不乐意授权的,而且创业者还不一定经常上班,往往是在外面“谈项目”“做大事”。所以回到公司后,各种事都要找到他,那种凡事签字,然后怒斥别人没有实现自己意图的快感,简直和君主一样了吧。好像要是自己不回公司,那公司几乎都不转了呢。他当然也知道可以授权和定流程,但这些人完全不懂自己的想法,放心不下,只能自己能者多劳了。
但是,除了标榜辛苦,这么做只是在毁了公司的同时,也毁了自己。忙着管理,本身就是不会管理。
二、忙着走秀
一旦有了镁光灯的魔力,相信我,你会觉得其他都黯然失色。我见过很多创业明星,他们讲着各种花里胡哨的新鲜词汇,一旦你说“不懂”,他们就会质疑你“老了”,他们代表着新新人类,然后在四处宣讲怎么样成功,但是骨子里呢?
明星类企业走到最后的不是没有,但是,守正出奇,前提是有“正”,如果只有“奇”,那么热闹不了多久。像明星一样的参与各种活动,当然对创业企业有帮助,但从核心的角度来看,真正决定创业企业生死的,只有产品。如果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没有把产品放在第一优先级,这个企业就很难走得更远。
三、没想清楚方向就做品牌
有时候看写字楼电梯的广告,就知道哪家企业又融资了。这不能说有错,至少消费者增加了印象分。但是把运营、推广和公关,简单理解成砸钱做广告,显然是不对的。
我认为,创业者应该不断深入思考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有发现了独特价值,并将这种价值变成一种每个人都觉得很酷的精神文化,广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招人过快过猛
如果你认为你的企业规模会发展到3000人,那么最先招到的10~100个人会决定你的企业走向。招人应该是特别慎重的一件事。在价值观、对创业理解等方面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创业有时候很需要人才。但如果不是绝对必要,不要招人。什么叫绝对必要?核心的项目核心的人选,不能有过多的冗余,不能是不特别必要的,更不能是非满意人选。
在没有验证商业模式之前,没有任何项目需要立刻招100个人去做。甚至没有任何理由立刻去招10个以上的人。过急的人员扩张,会带来很多投机者进入,从而埋下很多隐患。
五、投资人说了算
这是最可怕的事。
如果投资人比创业者更懂行,他们就不会是投资人了。让投资人决定方向,等于让参谋代替将军去打仗。投资人很爽而且还不承担责任;但企业则陷入了错误指挥之中。
投资人说了算并不一定是直接掌控了公司。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让公司失控,最终创始人不得不“问道于盲”,而一旦创业者自己“失控”,那么具有影响力的投资人就会发挥自己的效力。
投资人或者顾问当然可以给各种建议,那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怎样采用和决策应该一直掌控在创业者手里。
六、缺乏创业领袖
我听说过一家当下最火的创业公司,投资人都想排队投她们。但是,她们内部正在打架。需要双方签字完成的单子,常常搁置;而投资人在听说了这一问题以后,即便没有被吓跑,也无法及时完成融资。
合伙创业,股权可以近乎平均的分配,但是一定要有“话事人”。
内部决策权可以每人一票,但一定不能出现平票的状况。比如约定平票时,CEO所在一方胜出。明确核心领袖很重要,而且一旦形成有效决议就要坚决支持该领袖。
七、没有团队激励
创业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对未来的愿景,因此团队激励至关重要。有些创始人总不舍得分发股权和期权。
股权和期权对于早期创业团队而言,其实是一种荣誉,而非实质奖励。对于99.99%的创业团队来说,他们的股权和期权都是废纸一张。但是大家觉得这是自己的创业,有参与感,才会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打拼一切。
同理,我们也要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对团队进行正向激励。哪怕做砸了一个项目,如果项目中有可喜的事情,我们也要不吝啬激励,甚至奖励。
八、言而无信
有很多创业者乐于激励别人,比如做好了这个给你一大笔奖励;或者年底给大家发一个亿的奖金;或者让你们明年的薪水翻倍。然后说完之后,创业者就忘了,有些创业者是有意的,就是给大家随口说说;也有些创业者是真的忘了,事后也没有记录执行,或者到兑现的时候发现成本太高不舍得,就开始装糊涂了。
但是,一旦这样,这个公司的文化就彻底毁了,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大家再也不会相信创业者的话,更不相信关键时候,可以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创业者。也许到了最后团队当然也能维持,但是可能默默地失去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