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5/m2017053169b7ed561f154221b216ee4eefa17705.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党柏峰□ 马妮娜 家住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小马原本是地道的农民,现在却成了制作软陶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5/31/038923.html

等待处理…

居家灵活就业 一双巧手致富

宁夏“巾帼扶贫车间”让妇女持家创收两不误

2017/5/31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党柏峰

□ 马妮娜

家住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小马原本是地道的农民,现在却成了制作软陶的手工艺人。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拿着亲手制作的软陶挂件参加“桃花节”展销,并成功地卖出了100多元钱时,她说,那时她才意识到,手里的软陶还真是艺术品,这也更加增强了她学习制作软陶的信心。

原隆村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隆德县搬迁而来的一个纯移民村,这里的妇女有4000多人。由于移民地区回族较多,很多妇女难以接受外出务工。好在在老家的时候,这些妇女平日里都会做做刺绣、十字绣、剪纸等手艺活,而这些手艺如今经过专业的培训后,让她们可以在照顾家里孩子和老人的同时,还能轻松地挣到钱,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和小马一样,当这些移民妇女们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市场上销售,换回现金时,她们的心里乐开了花。而这一切,得益于村上的“巾帼扶贫车间”。

为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妇联针对移民地区妇女基础差、缺技术、就业难、难出门等问题,积极联合永宁县扶贫办、旅游局,发挥部门优势资源,共同引进企业,通过筑巢引凤,加大投入,在培训和设备上给予支持,建设“巾帼扶贫车间”,发展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建立巾帼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带动妇女脱贫致富。闽宁镇原隆村“巾帼扶贫车间”被宁夏妇联命名为自治区“巾帼扶贫车间”。

“我们依托‘妇女之家’,引进文化旅游企业,针对软陶、刺绣、柳编、手工编织、皮艺等手工技艺开展引导培训、集中培训和入户一对一的辅导培训,逐步培训一批骨干妇女,形成‘妇女组织+企业+订单+农户’的模式,开发生产手工产品,主要通过实施传承项目,以‘传、帮、带、引’为精准扶贫方式,帮助贫困妇女增加收入,实现移民妇女培训一个,就业创业一个,脱贫增收一个的目标。”银川市妇联主席刘红梅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目前,经过培训,原隆村共培训妇女100余名,其中软陶妇女63人、刺绣妇女28人,已接刺绣订单产品600个。同时,这些妇女通过学习制作和研发手工艺品,走出车间参加桃花节、文化下乡、集市等各类展销体验活动,进行展示促销,产品备受欢迎,收入可观。 她们在参与中学习了技艺,加强了交流,提升了脱贫能力,增强了信心,增加了收入。不仅如此,只要她们学会了技术,在家中随时随地就能做,真正实现了居家就业。

记者了解到,原隆村“巾帼扶贫车间”是银川市“巾帼扶贫车间”其中之一。银川市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扶贫工作部署,在“扶志、扶智、扶能”等措施上推进巾帼扶贫行动。银川市妇联坚持以“妇女之家”为依托,在脱贫销号村中大力推进“巾帼扶贫车间”建设,各县(市)区至少一个“巾帼扶贫车间”,已初步建成6个“巾帼扶贫车间”,而且各具特色。灵武市以加工皮毛和羊绒服装为主;原隆村以手工编织和软陶为主;兴庆区以为服装企业做后续加工为主;西夏区和金凤区以剪纸、刺绣、皮艺制作为主,订单已达1000万元。此外,银川市妇联依托女性电商创业带头人,为“巾帼扶贫车间”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展示和销售,寻求市场对接。

“预计经过两三年时间,通过引领各‘车间’扩规模、重规范、增效益,打造出像原隆村‘巾帼扶贫车间’这样有设计团队、有固定的‘车间’、有品牌传承项目、每个项目有具体操作团队,每个‘车间’培养出一批技能好、会管理的家庭手工制品小老板,形成移民地区妇女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实现移民妇女持家创收两不误的梦想。”谈到“巾帼扶贫车间”的发展,刘红梅这样说。

上篇:没有了
下篇:夏杰出席北京市家庭教育规划发布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