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5/2017052583666de073a746c997b3a6f2f68e8a33.jpg
本文作者母亲(左一)和邻居在包粽子 编者按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自古过端午节就有很多传统习俗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5/25/038881.html

等待处理…

端午节:自己动手 私享“慢生活”

2017/5/25

本文作者母亲(左一)和邻居在包粽子

编者按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自古过端午节就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吃粽子、绿豆糕,挂艾草、烧香、赛龙舟等,除此之外,还会佩戴香囊。

陆游有诗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在粽子品种越来越多的今天,什么粽子最好吃?众说纷纭,众口难调。而我听到的最动人回答是:“妈妈牌的清水粽最好吃”;“自己包的粽子最美味”。还有人建议在这个传统节日,学着做个精致香囊,送给自己或朋友,既浪漫又实用。

简单包一枚清水粽,亲手做一个小香囊,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我们——简单爱,慢慢活。

相对于现代生活节奏的 “声声快”,古人吟唱的是“声声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 失传的不仅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生活品质。

的确,“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能力——慢慢运动,慢慢吃,慢慢读,慢慢思考……所有这些“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职位的高低并没有多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与从容的心态。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何尝不是一种端午节的领悟?

又白又糯的清水粽,是我最喜欢吃的,就着白糖或蜂蜜。吃着粽子,闻着粽叶发出的淡淡清香,那种幸福感无以言表。那时的粽子,包的不是糯米,而是浓厚淳朴的亲情和乡情。我们品尝妈妈包的粽子,就品尝到母亲的一份牵挂、一份亲情、一份母爱,那是家乡的味道,难以忘却的乡愁。

“妈妈牌”清水粽,舌尖上的乡愁

■ 陈天玲 文/图

岁月如梭,时光又把我们带进五月端午节,在大街小巷到处飘来清香粽叶和粽子的诱人味道,沁人心脾。

每当闻到粽子的清香,我就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儿时的我们特别期盼过节,因为只有在过节时才能吃到特殊的美食,如过年吃汤圆,中秋吃糍粑,端午节也不例外,除了粽子还有很多新上市的果蔬。那年月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过节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煮几个盐蛋,煮嫩苞谷,吃新上市的桃李杏,用苋菜汤把饭拌成红色。那是我印象中最美好的季节!

端午这天,最忙碌的就是我的妈妈了。她会在头一天晚上泡上粽叶、棕叶绳、糯米等,原料一应备好,就开始包粽子。

妈妈包的粽子,那真叫一个艺术品呀!她包粽子的动作很利索,先把两片粽叶叠加折成一个三角,舀三汤匙糯米放进去,然后将粽叶的上半部分包住糯米的顶端,接下来将剩余的粽叶往下一围,拿起一根捆棕叶的细绳,左右缠绕粽子,然后再打一个活结儿。一个结实紧致又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围在妈妈身旁看着她包粽子,我们几个姊妹不免好奇,也想自己动手包一个,只是包出的粽子都是松散的,没棱没角不说,有时还会漏米。

成捆成堆的粽子包好了,放在锅里添满水,要足足煮上几个小时,中途还要翻一次,直到满厨房都弥漫了粽子的香气。

每次半夜起床翻锅时,妈妈都会叫醒最小的五妹,奖励就是剥一只粽子,让妹妹趁热尝鲜。待我们起床时,妹妹总是很得意地说:“我早就吃过了!”我们总不免有些眼馋。年年如此,竟也成了我家的规矩。

我们邻居四家的厨房都是连在一起的,端午的早上,总要互相赠送自家的特产,每每这时候,我妈包的粽子就会显得特别突出——它们小巧玲珑,让邻家小孩爱不释手,舍不得吃。

又白又糯的清水粽,是我最喜欢吃的,就着白糖或蜂蜜。我们总喜欢先咬尖尖的角,再吃完一整只,吃着粽子,闻着粽叶发出的淡淡清香,那种幸福感无以言表。

接连几日,天天盼着吃粽子,努力使这种寻常难求的幸福延长再延长。

如今,好吃的东西早已不分季节,随时都可以吃到了。每逢端午节时,菜市场、超市里各种风味的粽子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形状小巧美观,味道也各具特色:五香粽、碱粽、甜粽、豆粽、肉粽等等,可感觉都没有记忆里的清水粽好吃。

现在想来,那时的粽子,包的不是糯米,而是浓厚淳朴的亲情和乡情。因而,一直以来,我家每年端午节仍坚持自己包粽子,我们每年都能吃上妈妈亲手包的清水粽,那早已是我们陈家子孙们的舌尖记忆了。

上周末,妹妹几个闺蜜的妈妈一齐聚拢共同包粽子,欢声笑语满屋。照片发到朋友圈,去年才痛失母亲的同学天乐落泪了:“我妈妈包粽子的姿势也是这样的,但我再也吃不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了!”

我马上承诺把“妈妈牌”粽子送到她家。我想,我们品尝妈妈包的粽子,就品尝到母亲的一份牵挂、一份亲情、一份母爱,妈妈健康长寿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远在新加坡的女儿也说:外婆的粽子最香,那是家乡的味道,难以忘却的乡愁。

相关链接

揭秘粽子的前世今生

端午的主角——粽子,早在东汉就已出现,直到晋朝,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

从《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记载的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而今天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了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新鲜竹叶来缚粽。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多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最能突显地方特色。

北方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现在馅料还有八宝粽、鸡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3个小时,煮熟后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尤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上白糖来吃。

(胡珍)

上篇:没有了
下篇:浪漫实用,自己动手做端午香囊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