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5/2017051832b6ccbe30994418a4f20a27194f8805.jpg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李淑英在给徒弟詹惠娜传授潮绣技艺。 编者按 民族刺绣作为传统工艺之一,它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以潮绣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5/18/038628.html

等待处理…

一针一线精益求精 传统工艺潮绣在坚守中传承创新

绽放在指尖的艺术如何走得更远?

2017/5/18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李淑英在给徒弟詹惠娜传授潮绣技艺。

编者按

民族刺绣作为传统工艺之一,它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以潮绣为主流的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与很多传统工艺一样,它也同样面临人才流失、传承困难等问题,潮绣手艺人在困境中生存。值得庆幸的是,坚守者依然存在,她们用手上的针线,既拥抱新的时代元素,又对抗逝去的时间,用一件件带有指尖温度的作品,诠释她们的工匠精神。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走访多位专家及工艺大师,探讨传统工艺潮绣的发展振兴之道。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林志文

□ 陈妙霞

我国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业的剧烈冲击,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文化首当其冲。我国的工艺美术行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了低潮期。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粤绣的主要流派潮绣,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地区,自清代以来,潮州妇女多勤纺织,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制嫁衣,家家户户都会织缍刺绣。刺绣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用装饰品上。像不少传统工艺一样,潮绣的发展史上也经历了盛极一时,而后萧条、后继乏人的困境。

现状:最大的困难是有师无徒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尽管潮绣的收藏及销售比较火热,刺绣工人的收入比过去有了明显提高,却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学绣工,人才断层严重。“民间一直有学潮绣需要十年功底的说法,因此,有的学生是性格原因觉得坐不住,有的是觉得没前途就放弃了。”“潮绣世家”负责人祝书琴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有师无徒。不是你不愿意带徒,而是很少有人愿意一直紧跟你学习下去。过程令人非常心焦。”

记者近日在广东潮州走访了多个潮绣工艺大师的工作室发现,如今还在埋头飞针走线的,不少是已上了年纪的绣娘,人数不多,产量有限,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及产品创新,从而制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潮绣的发展现状,是我国传统工艺的一个缩影,徘徊在寻找市场化出路的路口。专家指出,我国不少传统工艺门类由于学艺周期长,行业收入低,使人望而却步,一些传统工艺甚至濒临失传的境况。总的来说,传统工艺深受人才流失、传承困难、生产规模小、产业格局活性不足、文化生命力受到局限等问题的困扰。

坚守:潮绣匠人的困境突围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文史馆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张春雷告诉记者,近年来,广东对传统工艺积极开展保护,2004年颁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工艺美术的大部分品种均列入“非遗”范畴,所以广东工艺美术的长期发展有了政策法规支持。

面对困境,近年来,一些传统工艺大师以自己的情怀和方式在坚守着。以潮绣为例,始终有一些坚守潮绣工艺的匠人们,一针一线精益求精,并在困境中突围,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位于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的甲第巷,是潮州老街区的名巷。70岁的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淑英的潮绣工作室就设在其中一座老民居里。李淑英祖辈四代从事刺绣工艺,做了一辈子潮绣的她如今还带着一批绣娘在这里坚守这门古老的手艺。

李淑英为外界熟悉的不仅是她高超的技艺,还有她多年一直致力于带徒授课,培养学生。她告诉记者,不花时间和功夫是学不好潮绣的,因此只要有人愿意学,她都愿意教,不设门槛,不仅无偿教,还无偿提供材料。这些投入,除了部分是政府及企业老板支持,大部分是她自掏腰包,这些她都不计较。看着一些绣娘因为收入少纷纷转到附近的工厂打工,看着那些原本拿绣花针的巧手因为做工而变得粗糙,她很心疼。“能教多少就尽量教,能为社会贡献多少就尽量做。尽我的能力,不让传统工艺失传。”多年来,她培养学生无数,不少人慕名从全国各地而来,如今有的已被评为工艺美术大师;有的学成技艺回去自主创业;也有的就想为自己做一件嫁衣,达成心愿后满意而去……这些虽无法形成大规模,却如星星之火,保住了传统技艺的薪火

传承:时尚设计让潮绣走得更远

来自饶平的学生詹惠娜十年前拜李淑英为师。十年漫漫学艺路,詹惠娜告诉记者,过程确实很苦,特别是头两三年,她一边学艺,一边在亲戚家帮工,赚点补贴帮补生活。“如果不是热爱,没有坚强意志,很难坚持下来。”后来慢慢学有所成,有了成品,有了收入,她还学会了帮助老师打理工作坊、展厅以及绣品的销售等,成了李淑英最得意的徒弟和助手。詹惠娜2015年被授予“潮州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不过她如今大部分时间还在工坊继续学艺,她说最重要的是把师傅的手艺学到手。

2015年11月,詹惠娜参加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为全国首批非遗进清华高研班学员。通过这个旨在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学习计划,她将潮绣的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在结业成果展中展出了两个系列的潮绣创新作品,受到文化部及清华大学领导的高度评价。她告诉记者,这段学习经历使她增长了学识,提高了技艺,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增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今年3月27日,潮州市创业孵化基地揭牌,詹惠娜的“潮绣旗袍礼服”项目落户孵化基地,她实现梦想有了更好的平台。她还计划利用“非遗进清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研修成果,创立纯手工高级定制潮绣旗袍礼服。“把最经典的潮绣工艺应用到时尚创新设计当中,让潮绣走得更远!”

位于牌坊街东门街的“潮绣世家”是女企业家祝书琴的潮绣绣庄和展厅。她于2007年注册成立“潮绣世家”,同时大量收购散失于民间的潮绣作品,并将跟母亲同时代的潮汕民间资深老师傅、老艺人都请回来到绣庄重操旧业。

出身潮绣世家的祝书琴入行以来获得过多个重要奖项。她深感传统工艺的传承任重道远,近年也致力于潮绣的传承。她告诉记者,学生很多,但算得上徒弟的只有少数几个。“对于徒弟,我的理解是像我自己的孩子,终身的,愿意在这一行跟着我学下去,走下去,学有所成的才能算得上徒弟。”

为了更广泛宣传推广潮绣、培养学生,祝书琴还在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和服装学院设立大师工作室,开办刺绣与服装艺术相结合的选修课程,并准备进驻广州的高校服装学院,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我很希望可以把潮绣作为一门民族特色课程,纳入国家的培养体系里。希望这门技艺的完整文化体系,可以在尽可能多的渠道和人群中,源远流长地流传下去。”

发展: 走市场创品牌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可以说,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那么,传统工艺如何抓住契机实现发展?

“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创新与振兴,要走市场化道路,关键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张春雷告诉记者,传统工艺美术是以师徒传承、家庭作坊、分散制作、个体销售为主要特征的行业。近年出现的创新乏力、匠心涣散、增长放缓等问题,说明工艺美术长期形成的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独自发展的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如何在传统和现有的基础上再创新发展,这已是摆在行业和政府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工艺美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相契合。”他表示,目前应坚持“政府为主、社团协助、企业参与”的三位一体总体组织思路,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工艺企业、工艺大师、美术大师、职业学校、龙头企业等为依托,整合金融、科技、物流、教育、电商及行业组织等各种资源,共同催生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融合,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上篇:没有了
下篇:推动绿色快递须多轮驱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