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5/201705179b2ab425371b44f1bc96f1514a8018ff.jpg
辉埠镇路里坑村妇联帮助不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低保户募捐。 新昌乡黄塘村妇联组建“红娘子”治水队投身“五水共治”大行动,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5/17/038613.html

等待处理…

常山“会改联”:改革“五步法”

2017/5/17

辉埠镇路里坑村妇联帮助不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低保户募捐。

新昌乡黄塘村妇联组建“红娘子”治水队投身“五水共治”大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 王郁松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会改联”始于2015年年底,首批14个乡镇的23个行政村先行先试,至2016年4月底完成改革整套规定动作。常山“会改联”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步骤,历经了五个共性阶段、分五步走。

“改革五步法”,是常山推动“会改联”的步骤,也是手法,更是重心所在。我们将改革的思维贯穿始终,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所有的工作都是相互融合、互为映照的,分开来是五个步骤、连起来是一个整体。

第一步 建设“三个库”,改革妇联土壤工程

改革启动的第一步,是改“摸家底”。如果将村级妇联比成一座房子,那么数据就相当于妇联的“土壤”,将传统的情况摸排改成建立有价值的数据库,是整个妇联改革的基础性工程。耗时2个月,常山妇联创新建立了“妇女人才库”“功能数据库”“妇联工作库”三个库。广泛、精细、科学数据库的建立,夯实了改革基石,为此后改革的精准指向、成效凸显提供了可能。

1.妇女人才库。

人才库主要基于妇女个体的专业职业、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等,特别是针对农村实用型人才、围绕服务中心工作或服务妇女群体需求为划分标准,挖掘发现妇女群体中的女能人、女达人、女贤人和女闲人等,为她们分类建档建库。

常山借这次改革的契机,初步建立起5个大类(创业带动类、团队管理类、活动组织类、知识引领类和热心公益类),17个小类(农家乐、花卉苗木、排舞、调解等),近30个专门类别的妇女人才库。

2.功能数据库

数据库主要是基于妇女群体的深度数据分析,与传统的妇女档案库相比,常山的妇女数据库有三个重要的创新,一是以“个体需求”和“意见诉求”为重要的分类依据;二是将微信群等妇女新型群组直接作为子数据库;三是实现地域划分、层级划分、网格划分三者在数据上的互联互通。

常山在改革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新型妇女数据库,将个体需求和诉求等软性指标置于优先位置,个人其他基本信息退为次要信息,在对妇女群体共性需求或诉求进行系统归纳梳理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建档建库。对微信群、妇女兴趣小组、妇女功能性组织着重进行登记,纳入数据库。所有数据档案库既分地域也分层次,县、乡、村各有其库,妇女组群也各有其库,且各库统一标准格式,实现了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库库联通。

3.妇联工作库

常山妇联工作库一方面对现有工作的开展情况、实践效果、干部看法及群体满意度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特别注重最基层妇联组织、妇女群体或妇女个体的特色经验或个性化做法,将一些概念性、探索性的工作明晰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结合党政中心工作和妇女群体需求,对这些工作进行重新定位,梳理出一批紧密围绕中心、精准服务妇女,具有时代性特点、又接地气易操作的好工作好项目,再进行二次建档建库。

在全县集中建立“三个库”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各乡镇、各村根据自己实际建立有地域特色、重操作价值的各种数据库。如有的建立了党建带妇建专项工作库、妇女干部库,有的建立了更精细化的妇女需求库、妇女维权案例库,等等。通过类目具体、定位清晰、功能细化的各类数据库的广泛建立,全面革新了全县妇女“摸家底”的工作套路。

第二步 划分“三个组”,改革妇联基石工程

改革开展的第二步,是“改群组”。 群组相当于妇联的“基石”。妇女群组的建立,以前期所建立的三个数据库为重要参考,以地域为基本依据,以作用发挥为重要导向。

1.功能性妇女小组

功能性小组核心是“功能、效能、动能”6个字,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功能,目标和标准是提升效能,诀窍在于产生了新的动能。在分类划分过程中,以功能属性为第一标准,以效能发挥为小组规模、架构、运作体系等设置的标准,以增强和激发活力为着力点。

常山在具体操作中,结合妇女个体特点、需求诉求和中心工作,分为兴趣爱好、特色专长、公益服务、社会活动、党政中心等5个大类和30多个小类,仅23个试点村就组建了123个妇女小组,并常态化开展活动和工作。

她们既是广受妇女群众欢迎的身边组织,也是乡村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每个功能性妇女小组都有固定的召集人,这个召集人同时也是上级妇联组织的联络员,还是妇联基层工作的执行人。

常山还建立了跨群组、跨层级的召集人联合组织,召集人联盟就是更高形态的功能性妇女小组。在种类繁多的功能性妇女小组中,最普遍、最活跃的有巾帼排舞队、巾帼洁美服务队、巾帼治水志愿者队、巾帼代办服务队、巾帼暖心服务队等。

2.网格型妇女小组

网格型小组是基层妇女群组划分的最基本形态、最细小单元,是直接以妇女个人为成员的最底层妇女组织,全体妇女都归属划入某一个具体网格,网格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地域和群体分布的密度。

改革妇女网格型划分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以行政村为参照划分妇女小组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有效开展工作的实际,村妇代会改妇联过程中,23个试点村共划分成275个网格型妇女小组,每个网格平均只有50人。其规模更小、联系更密切、作用更突显,一名妇女小组长就能有充足的精力和合理的工作载体去服务推动整个小网格的工作。

常山网格型小组划分创新了三个重要原则:一是妇女小组既独立于村民小组之外,又是以村民小组为划分基础,这样做的好处,避免了片面追求另起炉灶,在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协调村级班子的工作力量;二是妇女网格与综治网格、计生网格等其他村级网格的横向整合,实现资源、人员和信息的共享,网格型妇女小组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与基层治理一张网的共融共生;三是村级妇联执委或妇联干部与网格长互任,推动妇联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3.网络化妇女群组

网络化群组主要形态有三种,即广泛推行微信群、QQ群,工作人员层级推行钉钉群,“网上妇联”工作中建立网络社区联盟。

常山的做法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将线下的妇女群组网络化。特别是在妇联执委以上、妇女小组长和妇女代表三个层面广泛建立“工作群”,在妇女群众层面建立“妇女群”,达到信息沟通更便捷、工作流程更精简、组织管理更高效。所试点的23个村仅妇联直接掌控的微信工作群就达到96个,网络群组已经成为妇联工作的重要手段,其本身也成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提升网上妇女群体的组织化程度。按全国妇联和省市妇联关于“网上妇联”的工作部署,一方面实行“网上来网上去”,组建妇联系统的常山网军,提升网络传播力和引导力,弘扬妇联的网上正能量;另一方面是网上网下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网友联盟等方式,既有效发挥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又充分展现妇联丰富多彩的生动实践。

常山三个妇女群组的科学、精细划分,大小群组构成一个“田字格”式的有机整体,其功效归根结底是确保对广大妇女的覆盖无遗漏、覆盖有效益、覆盖更扁平。田字格,既体现了不同群组的均匀分布,又体现了不同群组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体融合。通过三类群组,常山基本实现了“两个全覆盖”目标,即:所有的妇女都被妇联组织覆盖,所有的妇女都被妇联工作覆盖。宁可多重覆盖,不可覆盖缺位。妇女群组的广泛建立,为下一阶段改革代表推选奠定了工作基础。

第三步 选好“三代表”,改革妇联砖瓦工程

改革推进的第三步,是“改选举”。代表相当于妇联的“砖瓦”,对村级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产生的办法和程序进行规范性改革,是村级妇联改革的重大难题和重要突破口。村级妇女代表的产生,历来是三个不清楚,即:该选谁推荐人不清楚、为什么选这个人理由不清楚、怎么选出来的程序不清楚;同时也是三个不规范,即候选人酝酿过程不规范(多数时候没有酝酿)、审查程序不规范、选举程序不规范。常山的改革着力破解了两大难题:一是代表分配问题,明确村级妇联代表分三类,即网格代表、功能代表和协商代表;二是代表产生问题,也就是村级妇女代表产生过程的规范性,创新确立了村级妇女代表大会“规范酝酿、规范审查、规范产生”三个规范。

首先是关于代表的分配。妇女群组对广大妇女的全覆盖,解决了代表产生的广泛代表性问题,也解决了妇女代表名额分配的依据性问题。

“代表三来源”是常山村级妇女代表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常山明确村妇女代表占妇女总数5%左右,其中,占比最高的第一个来源是网格代表,规定每个网格推选1~2人。每个网格型妇女小组至少有1名代表,确保了每个网格都有自己的“发言人”。第二个来源是功能代表,功能性和网络化妇女小组按照2:1左右的比例分配名额。这两个来源都属于自下而上、小组内选举产生。此外,还有第三个来源,就是协商代表。

“协商代表制”是常山村级妇女代表工作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探索。常山按照全国妇联章程规定的基层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协商推荐” 产生的原则,探索“2个代表协商推荐制”,具体做法是:每个村固定设置2~3名协商代表席位,分别由镇妇联和村“两委”协商村妇联各产生1名代表。代表主要为三方面人员构成:一是组织联系安排的兼职妇联干部,二是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是其他派驻或组织指定人选。有一个前提是,协商代表必须是本村至少一类妇女小组的成员。

其次是关于代表的产生。常山着力推动落实三个规范。

1.规范酝酿提名( 三渠道、两步骤 )

酝酿是指妇女小组内的代表酝酿,首先是代表产生明确三种提名渠道,即:小组长提名推荐、个人自荐、3人以上联名推荐。其次是酝酿提名程序两个步骤:一是征求组员意见,由小组长牵头、以点对点谈话的形式开展;二是小组讨论酝酿,举行全体组员或部分组员范围的讨论会,集体听取意见。酝酿提名两个步骤完成后,由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提出小组代表推荐人名单。

2. 规范资格审查(“两委一会”联合审查制、“四不准、三优先”的审查标准、“两章一签名”审查合格制)

代表资格审查是介于代表小组推选和代表公示的中间环节。实行“两委一会”联合审查机制,由村“两委”和原村妇代会组成联合审查小组,前置审查条件4大项,即“四不准”,有以下四种情况的不能当选为妇女代表:刑满释放被查处未满5年的,涉黑涉恶受处理未满3年的,有违反计划生育、三改一拆等行为未改正的,丧失行为能力的妇女。同时提倡“三优先”:一是女党员优先;二是女性带头人优先;三是受过党委政府表彰的优先。审查合格的标志是“两章一签名”,即资格审查表加盖村“两委”公章、原妇代会负责人签名。

3. 规范代表产生(代表公示制、“三告制”)

对审查合格的代表实行公示制度,公示由村“两委”负责发布,公示期7天,村级六务公开栏、村大喇叭两个渠道必须公示,公示内容除了代表个人基本情况外,还包括代表被推荐理由、所代表的妇女小组等相关深度信息。公示期结束,还要实行“三告制”,即由村“两委”(或原村妇代会负责人)告知代表本人、告示最终名单和报告乡镇妇联。

从代表名额分配到代表全部产生,周期大约15天。妇女代表的选拔和产生这个过程,是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和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核心环节、关键步骤。妇女代表本身也是基层妇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选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日后工作力量基础;代表推选过程规不规范,关系到基层妇联组织民主化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水平。

第四步 配强“三班子”,改革妇联主梁工程

改革关键的第四步,是“改班子”。班子相当于妇联的主梁,村级妇联的工作队伍包括主席、副主席、执委、妇女代表、小组长五个层级,其中前三个构成执委会(村妇联班子)。执委会是妇联队伍架构中的关键少数、班子核心。常山着力抓好村级妇联执委会的酝酿选举、办法程序上的改革,以班子架构科学化设置、执委会自身建设和干部身份专兼职制度深化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改革选举办法(差额酝酿、等额选举)

从源头上落实党建引领。妇女代表大会始终在村党支部直接领导下进行(同时接受乡妇联的业务指导),妇女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由村党支部直接牵头负责,会议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原村妇代会主持召开。

“两会”选举班子:村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妇联执委会,妇联执委会议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

班子名单产生办法是:先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村妇联执委候选差额名单,再经过村“两委”和原村妇代会协商并报乡妇联同意后,产生执委、主席、副主席候选人等额名单,再提交村妇女代表大会和村妇联执委会议分别选举。

执委“差额酝酿、等额选举”的做法,主要考虑是营造“小村大和谐”的妇女工作氛围,既注重了选举民主,又尊重了基层妇女群体的思想实际。

2.改革机构设置(“品字型”结构,5+N执委设置)

首先是“品字型”结构。这是常山基层妇联组织的基本形态,包括三个层面的“品字型”。一是主席、副主席层面的“1+2品字型”,其次是副主席和其他执委层面的“2+5品字型”,再次是执委和小组长的“9+X品字型”。

二是“5+N”执委设置。常山探索出一套执委设置的特色做法,即执委会除主席、副主席外,设置5个固定执委席位,再根据需要至少增设一个特色执委。这样实际形成了执委会9人以上的班子队伍(执委会标准配置为“1+2+5+N”,其中N≥1)。这个执委设置的最大亮点有两个:一.宣传文体执委、组织网格执委、妇女发展执委、妇女维权执委、家庭建设执委这5个固定执委席位的设置,既明确了妇联的主要工作内容,也直接产生了基本的职责分工;二.根据各村实际增设的N 名执委,具体的设置基于特色工作的需求,同时也源于村人才库的建设成果。常山23个试点村共选举产生电商发展、洁美庭院、乡村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等特色执委 39名。

改革实践证明,“5+N”执委设置在基层妇联改革过程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固定执委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很容易被村级妇联干部认知和接受;特色执委的设置,既回应了村级妇联特色工作开展的人才需要,也满足了妇女群众对妇联干部个人技能的需求。

3. 改革干部身份(“两个可以有”的兼职原则)

按照全国妇联和浙江省妇联关于推行妇联干部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部署,常山提出“两个可以有”的村级妇联兼职原则,一是可以有一个兼职村妇联副主席,二是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兼职特色执委。原则上,主席和固定执委都必须专职化,以保证执委会和妇联工作的常态化开展。一专一兼两个副主席的设置,有利于促进拓展工作格局、实现融合发展,专职副主席负责内部运作,兼职副主席负责对外拓展。兼职特色执委的设置能有效吸纳人次、局部提升村妇联工作能力水平。

村妇联班子的设置,总体坚持“简便、高效、务实”的原则,借改革之机,既努力充实班子骨干力量,又考虑到不同行政村的工作基础和工作实际,对特色执委和专兼职配比不做刚性要求。同时,特别注重将党建统领和条块结合落实到搭建班子的具体过程,除全程介入、全程指导、全程服务外,新产生“三班子”(主席、副主席、其他执委)都要在乡妇联进行备案。

第五步 运转“三体系”,改革妇联成效工程

改革落地的最后一步,是“改体制”(建制度)。改革后的村妇联,首要的任务是常态化、项目化开展工作。

1. 执委会分工和工作项目体系(岗责合一、项目设置三准则)

常山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就是,执委会的分工和执委的设置实现了“先天融合、无缝对接”,是真正意义上的“岗责合一”。执委会分工十分明确:主席抓总,专兼职副主席内外有别,固定执委各司其职,特色执委根据需要承担相应工作。同时,还建立完善了执委会日常办公、工作会议和集体议事等具体工作制度。

工作项目设置上,常山设置了五大工作任务。其遵循的是“先定工作后选人”“事随人走”“分工不分家”三个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准则。“先定工作后选人”指的是执委设置,尤其是特色执委的设置,是根据工作项目开展的需要而事先定好的。“事随人走”就是项目挂联制,对于条块产生的重点工作和项目,由执委会成员牵头挂联、一包到底。“分工不分家”顾名思义,指的是协同合作,难事商量办、大事一起办。

2.执委会和妇女代表联系群众体系(“两联三亮”群众挂联制、妇女重要议事三步骤)

联系群众制度是“一下移、两下沉”改革主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妇联基层服务力的体现。常山建立了联系妇女群众的系列工作载体、平台和制度。

首先是谁来联系的问题。常山推行的“两联三亮”工作法,明确执委会成员和妇女代表都必须相对固定联系一户以上的妇女群众,每个联系领导(或工作人员)都必须亮身份徽、亮连心卡、亮职责牌,直接将个人照片及简要信息张贴在联系群众门楣上,公开亮相。

其次是联系和服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都做了明确界定;特别强调服务力的建设,通过考核将联系群众制度做实做细做出成效。执委会成员除了联系普通妇女之外,还要联系妇女小组,在23个村设置了65 名“妇建指导员”。对“妇建指导员”进行绩效量化评估。

建立完善妇女议事制度。明确妇女重要议事三步骤:重要议事主题妇女代表提出、重要议事会议党委领导参与,重要议事结果提交主席办公会。同时,按照“一事一议、要事随议”的原则,采取集中议事、现场议事、走访议事、上门议事、接待议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保证议事的及时高效。

3.妇联队伍和自身建设提升体系(星级评定机制、“妇女之家”四个阵地)

注重村妇联组织和队伍建设。开展村妇联“星级评定”,实行经费和待遇“以奖代补”,以“三标准六服务”为主要指标的量化打分,按照所得分数,80分以上档次评为“五星”“四星”“三星”3 个星级等级。根据所得星级,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村妇联组织进行不同档次的工作经费补助;对村妇联主席也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运行机制的保障,激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重点打造“妇女之家四个阵地”,即:办公阵地、活动阵地、特色阵地和网上阵地。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