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培训楼的门口两侧就是手划船的水池,在拉着外孙安安的小手终于脱离了大厅里无数个电子游戏机的诱惑之后,安安又被水池里的小船所吸引。
我告诉他,时间不早了,我们只能选择玩一个项目。
安安趴在栏杆边足足看了两分钟小船后转过头来问我:“今天可以由我决定选一个游戏项目,是吗?”见我点头,他用十分坚决的口气说:
“我想去划船!”
我说:“刚才你不是讲好去坐高架踩踩车的吗?”
他说:“现在我想还是去划船吧。”
体能训练班下课是上午十点五十分,还要赶回家吃午饭。我再一次与安安确认,“划船要排很长的队,你有耐心吗?”
“我会有耐心的。”安安一本正经地回答。
“划好船就回家,不玩高架踩踩车了,对吗?”
“是的。”
我无可选择,和安安排起了长队。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终于要轮到我们了,安安向我要收费卡,他要求由他来刷卡,但却迟迟不把卡交给管理阿姨。后面的人开始催促,我也忙不迭地去拉他的手。但是安安忽然回过头来看着我,语气坚定地对我说:“我不想划船了,我还是想去玩高架踩踩车。”
大太阳底下站了十几分钟,热得汗流浃背。忽然孩子又改变了主意,真让我感觉头有点晕,心中有点生气,但我还是忍住了。犹豫了大约一秒钟,我说:“我们走吧。”
之后,情况继续发生变化,在又一次十几分钟的耐心排队后,我和安安最后玩的是电动汽车。
路上,我问安安,改变主意时他想到了什么。安安的回答也简单:“我每一个都想玩,没办法,只好选后面的一个。”我问:“你是想后面那个会更好玩吗?”安安回答:“是的,我总觉得后面的会更好玩。”
这么说也符合孩子的思维逻辑,就像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采麦穗,学生们总希望后面的麦田里还有更大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大人可以有许多选择,但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选择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孩子我们需要慎重地想一想再做决定,比如我们可以代替孩子做决定,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只能玩什么,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做比较省事,但孩子会失去自己思考和做决定的机会。对孩子来说,这个损失有点大。我们也可以对孩子说,你自己做的决定,你要负责任,不能改变。甚至可以对孩子说,你改变了想法我们今天就不玩了,直接回家。问题是,这个游戏本身只与孩子有关,我们只是陪伴者。
在孩子尝试着学习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吓着了他,或让他明白实际上他并不能真正做主,会给他内心带来负面的体验。因此,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一个幼小的孩子在他自己的事情上思考和做出自己决定的权利,关注这么一段最初的人生经历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许多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孩子学会负责任。问题是,孩子是怎么学会负责任的。仅仅靠父母不断地要求,并不会让孩子学会负责任。实践证明,重要的基础条件是让孩子能够自主,树立独立的精神。从孩子小的时候,在可以由他做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时候,给他自己做出决定并由他承担责任的机会。这种自主的感受体验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经验积累,会引导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作者系浙江省《家庭教育》杂志社原社长)
阅读点评
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 郝卫江
经过犹豫徘徊,是划船还是玩高架踩踩车,直到最后真正玩儿的是电动汽车,安安经过独立思考,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一名3岁多小孩子关于游戏的这场选择经历,会给他的人生带来什么?在外公看来,这样的选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必要与必须的,目的是要从小培养安安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
然而,在外公让安安做出选择的背后,其实还存在另外两层意味——
一是尊重孩子,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和孩子与生俱来的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被保护的权利,同时,他们也被国家赋予了参与和自己发展高度相关的事物的参与权、选择权。这体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中不难找到。
沈老师让安安做出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尊重孩子、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的体现。安安由于有了可以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然不会无理取闹,即便与自己心仪的划船与高架踩踩车失之交臂,也会欣然接受电动汽车带给他的乐趣。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经历中,如果父母、家长一味地为他们遮风挡雨,在更多的时候代替他们选择,不仅是一种简单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更会让孩子失去从多个维度认识世界的可能。
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信心。 外公在让安安做出选择的同时,给予了安安自由思考的机会,让他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做出选择,在选择中学会思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良好选择。
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人格,不妨从尊重孩子的选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