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长益村的榨菜又走了两件,万松村的鸡蛋又订了3盒,适园村还未上市的西瓜已经有客人咨询订购……”每当从后台看到各村的农产品被一件件订购,重庆尚尚电商负责人黄燕都特别有成就感。
黄燕和丈夫魏文艺是重庆市涪陵区的一对创业明星夫妻,也是涪陵区电商人才中的佼佼者。从2015年开始进村以来,重庆尚尚电商已进驻了涪陵区306个村,如今,通过网络卖农产品已成为村里的常态。
2005年,黄燕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做起了销售。凭着一股子不放弃、舍得跑的劲儿,从开不了单的业务员逐渐成长为公司销售冠军。
2010年起,来公司签约开发电商平台的商家多了起来,在一次参加工商部门组织的培训时黄燕了解到,重庆和沿海贸易的输入输出比例为4:1,即买进来4件产品,才卖出去一件产品。重庆人应该想法把产品卖出去,黄燕萌生了发展本地上行电商业务的念头。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更坚定了黄燕夫妻发展农村电商的信心。“在涪陵懂电商的人并不多,在国家这么好的政策环境下,作为本土电商人才,我总觉得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2014年,黄燕夫妻成立了重庆尚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尚尚电商平台,专门销售涪陵本地农产品。
平台建成后,夫妻俩开始去已有产品的公司跑业务,虽然大部分都会达成协议,但一家一家跑实在太慢了。他们与涪陵区工商局联合开展电商培训,培养电商人才,然而80%来听讲的培训者回去以后还是不会,黄燕恨不得能复制几个自己出来。
2015年,涪陵区委组织部开始开展“电商、金融、便利店”三进村项目,扶持大学生村官通过网络平台将农产品卖出去。黄燕主动报名参加,把自己的思路向组织部门汇报,最终获得了进村试点权。
开着货车,拉着盆子、货架、饮料、雨胶鞋,黄燕和魏文艺下了乡,在增福乡的9个村里,建起了便利店和电子商务服务站,并对9个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培训。“那时候天天都在村上跑,皮肤晒黑了,但觉得自己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别提多高兴了。”黄燕笑着说。
增福乡农产品进城试点获得了成功,增福品牌的梨、大米、土鸡蛋颇受顾客喜爱,服务站仅线上销售农产品的业绩每月就达到6000多元。随后,尚尚电商村村通逐渐在涪陵区推广开来,到2015年底,306个村实现了电商村村通。
去年年底,涪陵区榨菜原料青菜头出产,黄燕作为涪陵区电商企业代表参加了鲜销会,到重庆城区、江苏南京等地宣传产品。这一季宣传和销售,平台共为涪陵区农户卖出了10万斤青菜头。新鲜、脆嫩的青菜头让顾客好评如潮,甚至有客人在新年前物流已停业的情况下自付快递费买菜头。
2016年,尚尚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1600多万元。随着客户的不断积累,优秀的村村通电商服务站也逐渐脱颖而出。石沱镇长益村服务站的谢勇告诉记者,去年他共卖出了30多万元的农产品,在谢勇的网上店铺,仅清水小龙虾一个产品便卖出了477单。
平台卖出的农产品都来自最基层农家,没有批量生产如何才能保障农产品安全?黄燕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食品安全,这是所有做食品企业不得跨越的红线,电商平台也不例外。从开始做农村电商起,她便通过二维码溯源。“不管这件产品卖到哪里,都能知道是谁家卖出的。”黄燕拿出一个鸡蛋二维码图片向记者展示,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便可知道这些鸡蛋是谁家的鸡下的。
此外,尚尚电商还与村电商服务站运营人员签订了协议,服务站又与农户签订了产品质量保证协议。“食品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农村电商的路才能走得长远。”黄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