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俭
4月下旬,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在四川兴文县采访,汽车绕着盘山公路,驶过僰王山镇永寿村时,路边不时有标语闪过,其中有一面墙上写着“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还有一块大牌子上“永寿精神、永寿力量、永寿速度”12个大字异常醒目。这让记者有点惊讶,一个小山村何以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力量和速度?
凑巧的是,后来记者在采访当地一位合作社女带头人时,遇到了永寿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邵升,便向他提起那块牌子,这位穿着一身军绿色衣服的年轻书记立时打开了话匣子,就永寿村这两年的扶贫攻坚,对记者侃侃而谈。
永寿村原是一个贫困村,2015年8月邵升作为宜宾市委组织部下派的“第一书记”进驻村庄时,村里有贫困户107户420人,约占村民总数的近四分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脱贫攻坚战,到2016年底,10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从1600多元增长到5200元;村庄的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12个村民小组全部连通水泥路,总长达到26.4公里,还建了一个水厂、2个通讯基站,改建了一所小学等。记者看到,村庄风景优美,干净整洁的公路在村中环绕,直达山顶的农家乐饭庄,村委会附近有多幢为贫困户建造的新房,非常漂亮。
邵升把永寿村的脱贫攻坚经验称为“永寿模式”,这个模式包含的就是“永寿精神、永寿力量、永寿速度”三个部分。
他说,“永寿精神”就是不等不靠,敢闯敢冒,前者是对村民的要求,后者是对干部的要求,就是要敢想敢干,边干边摸索,只要经过科学论证做好先期规划,不违规违法,就可以大胆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畏首畏尾。“永寿力量”指的是各级部门的帮扶力量和党员、村民共同凝聚的主体力量,帮扶力量除了县里组织的“五个一”(即一个帮扶部门、一个帮扶领导、一个“第一书记”、一个驻村工作组、一个驻村农技员),永寿村又增加了“三个一”,即一个联合党总支、一个帮扶企业,再加上一个村卫生院,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实行组织联建,党群联动,形成共识,制定脱贫规划,然后驻村干部负责落实,党员带头干,带动老百姓跟着干。
而“永寿速度”是邵升颇感自豪的一个部分,他说,脱贫奔康,需要只争朝夕,以产业为例,不到两年,我们村的乌骨鸡产业从4000羽发展到了10万羽;从2015年12月种下第一棵翠冠梨,现在已发展到了3000亩10万棵;建水厂只花了3个月;尤其是改建村小学,从暑假第一天开始,只用了58天,9月1日开学时,一所从幼儿园到6年级的新完小已经建成,一天也没耽误孩子们上学。
这样的脱贫速度,邵升认为是“永寿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由镇党委牵头,各帮扶单位、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会商会审机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落实效率;其次是对接省农科院和市、县部门专家,科学编制产业、新村、旅游规划,保证规划到位,不走发展弯路。
邵升的讲述和在兴文县多个村庄的所见所闻,让记者实地感受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的非凡成果,也深深被基层扶贫干部们脚踏实地、戮力同心、敢想敢干的精神所感染。
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事关我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扶贫目标的实现,对推进我国农村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党和政府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扶贫规划,定出了脱贫时间表,并整合多方力量,投入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战。这场战役能否如期取胜,不仅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运筹帷幄,更需要每一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积极作为,有勇气有担当,有智慧能创新,在扶贫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高效落实扶贫规划。
记者以为,这就是邵升几度提到的基层干部的“敢闯敢冒”精神。作为扶贫前线的指挥员,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所作所为,不仅关系到一村一户能否脱贫,也关系到整个扶贫攻坚战的进程乃至成败。扶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不同,只有千方百计想办法,真干实干加创新创造,才能帮助他们快速摘掉贫困帽,走上小康路。
当然,“敢闯敢冒”不是胡闯乱冒,因地制宜科学定规划是其一,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朝令夕改;深入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再做决定是其二;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违规违纪,突破底线。
“作为组织上派到永寿村的联络员、战斗员,我的使命就是和永寿村的全体村民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这是邵升述职报告上的一句话,昭示着他作为扶贫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果扶贫干部和基层干部都能怀抱使命,敢想敢干,“敢闯敢冒”,在扶贫前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依靠多方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创造新的扶贫模式,那么,贫困村民的脱贫和贫困村的整体退出就能加速完成,我们的扶贫攻坚战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