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5/201705080e9a68d4208846c9bb66a651f18c3c51.jpg
这是吴文俊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史国际研讨会上作公众报告(2002年8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于小平/摄) □ 新华社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5/08/038319.html

等待处理…

斯人已去 世间犹存“吴方法”

——追忆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2017/5/8

这是吴文俊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史国际研讨会上作公众报告(2002年8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于小平/摄)

□ 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吴晶晶

他是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1956年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82岁高龄时又站在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上。

浩瀚宇宙中,一颗被命名为“吴文俊星”的小行星和光同尘,世间巨星却已陨落。2017年5月7日7时21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斯人已去,空余追忆。“吴文俊一生淡泊自守,对于名利看得很轻,从来不宣扬自己,以至于他在国内的知名度与他的成就极不相称。”近现代数学史研究者胡作玄说。

“吴公式”“吴方法”:为现代数学开拓新天地

2000年的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被授予两个人,一个是吴文俊,一个是袁隆平。在当时的介绍中,吴文俊的成就是“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

拓扑学被称为“现代数学的女王”。上世纪50年代前后,吴文俊由繁化简、由难变易,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为拓扑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他的工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令国际数学界瞩目,也因此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吴文俊的工作被五位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引用,许多著名数学家从中受到启发或直接以他的成果为起始点之一。

“对纤维丛示性类的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数学大师陈省身这样称赞吴文俊。1956年,吴文俊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文俊又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实现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的目标。

这一理论后来被应用于多个高技术领域,解决了曲面拼接、机构设计、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核心问题。201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设立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的各项独创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第7683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

做“有意思的事”:中国古代数学给了启发

2011年记者采访吴文俊时,北京天气十分闷热,吴文俊鹤发童颜,拄着拐杖在门口迎接。落座后才得知他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上还留着大片的瘀青。

“我平时喜欢一个人出去转转,前几天下雨路滑,不小心就摔了一下。”吴文俊不以为意地笑谈。当时,92岁的他还经常一个人去逛逛书店、电影院,偶尔还自己坐车去中关村的知春路喝喝咖啡。

“我就喜欢自由自在,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在吴文俊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这一开创性研究,就是吴文俊在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下取得的。

在同一时期,吴文俊还用算法的观点对中国古算作了正本清源的分析,认为中国古算是算法化的数学,由此开辟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我非常欣赏‘中国式’数学,而不是‘外国式’数学。”吴文俊在那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总有一种吸引力,有意思!”

自认“笨人”:“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

在熟悉的人眼里,吴老是位“老顽童”,他乐观开朗,常有一些惊人之举。有一次去香港参加研讨会,开会间隙出去游玩,年逾古稀的他竟坐上了过山车,玩得不亦乐乎;一次访问泰国期间,他坐到大象鼻子上开怀大笑,还拍下了照片。

吴文俊在70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首打油诗:“七十不稀奇,八十有的是,九十诚可贵,一百亦可期。”到了80岁大寿的时候,他对这首诗做了微妙的修改,把每一句都增加了10岁。

“做研究不要自以为聪明,总是想些怪招,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功夫不到,哪里会有什么灵感?”吴文俊曾在采访中这样说。

“数学是笨人学的,我是很笨的,脑筋‘不灵’。”他说。可就是这样一位自认为“很笨”的人,总能站在数学研究的最前沿。

面对各种荣誉,吴文俊看得很轻。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他说:“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只能尽可能避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他也曾谦逊地说:“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个社会、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

上篇:雷霆战鹰的改革突击
下篇:外汇储备规模“三连升”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