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5/m201705068952219312264959b08ade36f1d78390.jpg
□ 刘素莉 贵州黔东南锦屏县平秋镇平秋村支部书记罗根仙,是个绣艺高超的侗族绣娘,多才多艺,在去年当选村支书以前,曾做过9年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5/06/038279.html

等待处理…

歌舞四起乡风改 腰鼓一响村貌变

2017/5/6

□ 刘素莉

贵州黔东南锦屏县平秋镇平秋村支部书记罗根仙,是个绣艺高超的侗族绣娘,多才多艺,在去年当选村支书以前,曾做过9年的村妇代会主任,在进入村委会工作的十多年里,她利用自身才艺,在村里开展文化活动,倡导移风易俗,改变着家乡落后的乡风民俗,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平秋村共有543户人家,2700余人,许多人家喜欢在农闲时打麻将,一场输赢下来很容易起纠纷,造成家庭和邻里关系紧张。2007年罗根仙担任村妇代会主任后,提议在村里组建一支文艺队,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但村“两委”没有通过。罗根仙便决定自己先干,组建了银装侗娘文艺队,并亲自去开导身边妇女,鼓励大家参加。

她每天抽出时间在自家门口组织广场舞和民族舞排练,为大家提供音响、照明和饮用水,每到排练时间,打电话一个个提醒,姐妹们排练得也很刻苦。起初村里人议论纷纷,认为跳舞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癫子,罗根仙顶住非议,坚持排练,一个月后,文艺队接到了邻乡发来的活动邀请,前往演出,大获成功。

此后,大家对文艺队刮目相看,其他村干部也改变了看法,鼎力支持罗根仙的工作。侗娘们跳舞的积极性更高了,许多原来持观望态度的妇女们也纷纷加入。文艺队阵容大增,不但吸引侗娘,还吸引了侗郎,队员从最初的10人,扩展到70多人。罗根仙经常带队参加州县文艺比赛,获得了许多奖项。2015年文艺队还到邻省参加演出,有鲜明侗族特色的舞蹈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更明显的变化是,大家在一起娱乐、健身,其乐融融,村里打麻将的现象少了,家庭邻里更和睦了。

银装侗娘文艺队的成功,启发了罗根仙的另一个想法。2014年春节,身为平秋镇人大代表的罗根仙调查发现,当地农村操办酒席、放鞭炮,花销巨大,不仅浪费了钱财,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她提议从本村带头整治这些陋习。

当年清明节,罗根仙召集各房族族长开会,说服大家移风易俗,节俭办事,少放鞭炮,取得了父老乡亲的理解。随后,她利用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推动平秋镇政府出台了移风易俗的有关制度。平秋村进一步制定了赏罚分明的具体规范:红白喜事,允许放鞭炮两封或花炮两桶;考上大学一本或二本的学生家庭请酒不能超过30桌,不允许放鞭炮。村民自觉遵守的,村里奖励200元购买学习用具;违反规定的,罚款500元~1000元,扫街一个星期,哪个房族自觉遵守,村里奖励500元,作为清明节的开支。

喜事禁炮还好办,可办丧事特别是出殡,如果不放鞭炮,场面会显得冷清,孝子们可能难以接受。为此,罗根仙组建了一支腰鼓队,每逢村里有老人去世,就组织腰鼓队送葬,这样场面热闹,孝子们的面子也得到了满足,还节省了放鞭炮的开支。慢慢地,村民们接受了以腰鼓代替鞭炮的做法,改变了放炮的陋俗。一年下来,平秋村放鞭炮一项就节约了近30万元。

如今,邻近的一些村寨也过来参观,向平秋村学习移风易俗的经验。

上篇:把老百姓的事当家事办
下篇:财务透明“矛盾村”成了和谐村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